当前位置 > 成果奖励 > 评奖成果 > 文章详情
杨新勋:《宋代疑经研究》
2010-03-04 作者:杨新勋 来源:sinoss
  成果名称  《宋代疑经研究》     
  成果类型  著作      
  出版时间  2007年4月出版      
  出版单位  中华书局     
 
  成果内容简介
  本书的篇章结构和基本观点是:第一章宋代疑经兴起的原因,宋代的政治形势、体制和文化背景是宋代疑经兴起的内因,中国古代经学、学术的发展与疑经的兴起是宋代疑经兴起的外因;第二章北宋疑经述论,北宋疑经有一个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欧阳修、、刘敞、李觏、王安石、司马光、张载、程颢、程颐、苏轼、苏辙、晁说之是其代表人物;第三章南宋疑经述论,南宋疑经在北宋疑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走向成熟,郑樵、王质、吕祖谦、朱熹、杨简、蔡沈、王柏等为其代表人物;第四章宋儒疑经的思想与方法,宋儒疑经的主要思想有复古思想、尊经思想、崇圣思想和新变的儒学思想,宋儒疑经的方法有文献佐证和义理审理两大类;第五章 宋代疑经的影响与评价。
  本书的主要创新和学术价值是:(一)对“疑经”及相关概念做了梳理和说明。从经学史的角度对“疑经”、“疑传”和“改经”的概念做了说明,认为疑经是指对儒家经籍作者和文本的真实性、合理性、完整性的怀疑,疑传是指对十三经中五经以外的后起经籍和部分解经作品的怀疑,“改经”主要是指对经文的改动。论文还对疑经与文献学上的辨伪、考证和校勘的关系做了说明,认为这些概念来自不同的学术领域,疑经是经学概念,辨伪、考证和校勘是文献学概念。(二)从学术史的角度,论文对前哲时彦的疑经研究和认识进行了分析、总结和评价。(三)从社会史和学术史的角度出发,对宋代疑经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做了探讨。认为疑经的发展演变既有特殊的统治政策、政治体制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外因,也有经学、文献学发展演变和古代怀疑传统演变的内因。(四)通过对宋代疑经作较全面的调查、统计和分析,编制了《宋儒疑经便检表》,对宋代疑经发展的规模、演变的轨迹和脉络做了宏观说明。(五)论文选取了北宋的欧阳修、刘敞、李觏、王安石、司马光、张载、程颢、程颐、苏轼、苏辙、晁说之与南宋的郑樵、王质、吕祖谦、朱熹、杨简、蔡沈、王柏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他们各自的疑经表现,总结了他们疑经的主要成就、思想和方法,探讨他们之间或承继、或对立、或扬弃的关系,概括出宋儒疑经的主要成就,并论究了宋代疑经演变的内在理路。文章认为胡瑗、欧阳修、刘敞等对宋代疑经风气的形成起了巨大促进作用;司马光、晁说之等的疑经有与王安石“新学”对立的一面,又有其经学思想的内在原因;张载、二程为疑经向“理学疑经”发展奠定了基本道路;南宋郑樵、王质的疑经有侧重经学、文献学的一面;朱熹的疑经既重文献佐证又重义理审核,形成了较为全面的疑经方法;蔡沈、王柏的疑经与理学的关系更为密切,并发展了“理学疑经”的理论;杨简承陆九渊心学而疑经,有与程朱理学相对立的一面。(六)探讨了宋儒疑经的思想和方法。宋儒疑经的主要思想有复古思想、尊经思想、崇圣思想和具有宋代特色的时代思想(如政治伦理、道德伦理、理性意识、人文精神以及较高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水平等),疑经形成和演变的思想根源是儒学思想的新变。宋儒疑经的方法主要有文献佐证和义理审核两类,这两类方法分别属于经学和文献学两个领域,二者并不完全吻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矛盾,这影响了疑经的演变,宋人为试图解决这些矛盾提出新说是经学发展的一个体现。(七)本文还探讨了宋代疑经与经学、文献学的关系,对宋代疑经的影响作了说明,对其成就、不足作了客观评价。
  本书的研究方法是:在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形成的,从经学史和文献学史相结合的角度,对宋代疑经加以全面研究:既注重从经学史的角度对宋代疑经的形成、发展全过程加以梳理,阐发其在经学上的表现和影响,重在就其经学见解作深入透辟的思想探究;又重视对其中的文献学依据的具体分析,深入认识其中体现的文献学上的进步和认识水平的提高,从而概括出宋儒疑经的主要成就和方法,并试图从学理上揭示其中的矛盾,认识其发展的规律。
  本书写作严谨,持论有力,学风严谨,功夫扎实。作为一项有关宋代疑经的全面、具体而深入的研究性成果,本书认识深刻,观点新颖,论证充分,结构完整,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部对宋代疑经作全面、系统、深入研究的专著,也是宋代经学研究领域里相当重要的成果,更是我国新时期以来经学研究的重要作品。
  本书的出版,对我国的经学研究、哲学研究、思想史研究以及文学研究等都有一定的影响。本书出版以来,在国内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并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四川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教师都曾向研究生推荐过此书,笔者因此得识佳友,并参加了三次经学研讨会;此外,笔者已见到两篇多有褒奖意见的书评和两篇引用该书的文字和观点的论文;又本书于2008年获得江苏省高校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本书的出版,在香港、台湾以及日本、韩国、美国等地区和国家也销售良好,并受到了普遍好评(网上有多种该书的译文简介),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研究员林庆彰先生对此书给予了较高评价,认为此书是近年来大陆经学研究发展的代表作之一,并向中研院文哲所的研究生推荐此书,台湾大学文学院院长叶国良教授也高度评价此书,香港大学中文系教授李家树先生也多次褒奖此书。

  成果社会反映
  该成果受到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研究员林庆彰先生、香港大学中文系著名学者李家树教授的高度赞扬,并多次评价和引用。
  傅建忠:《经学思想史研究的又一力作——评<宋代疑经研究>》,《书品》2007年第6辑。郭院林:《宋代疑经研究·提要》,台湾《书目季刊》第四十一卷第一期,2007年6月。
  樊成波:《文献学与经学史研究的结合——读杨新勋<宋代疑经研究>》,《鲁东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中国史研究动态》2005年第12期综述对其部分发表的专文评价介绍,《中国史研究动态》2008年第11期综述2007年学术研究将此书列为思想史研究的第一名。

  成果引用或被采纳情况
  部分内容以《欧阳修怀疑<周易>蠡测》为名刊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第6期,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7年第3期全文转载。
  张剑《晁说之生平研究的几个问题》(《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第3期)引用本书(时本书尚未出版,以2003年学位论文存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张剑《晁说之研究》(学苑出版社2005年版)多次引用该书。张剑《宋代家族与文学——以澶州晁氏为中心》(北京出版社2007年版)多次引用该书。
  《试论刘敞〈春秋〉学的时代特色》(《史学集刊》2008年1期)引用该书部分内容发表的专文。
  香港大学李家树《王柏“删诗”说溯源及回响》多次引用本书,《江南文化研究—浙东学术国际研讨会专号》第2辑,学苑出版社2008年版。

  成果获奖情况 
  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高校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8年11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