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成果奖励 > 评奖成果 > 文章详情
俞吾金:《问题域的转换:对马克思与黑格尔关系的当代解读》
2010-03-02 作者:俞吾金 来源:sinoss

  成果名称   《问题域的转换:对马克思与黑格尔关系的当代解读》
  成果类型   著作类
  出版时间   2007,12
  出版单位   人民出版社
  
  成果内容简介
  篇章结构:
  本书由导论、第一至第五章、结论三大部分构成。导论部分提出了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问题,并主张不要用含糊的比喻,而要用严格的理论术语来阐释这一关系问题。第一章论述了关于马克思与黑格尔关系的传统的阐释路线的确立,第二章论述了传统阐释路线所蕴含的哲学问题域,第三章论述了传统阐释路线导致了马克思的黑格尔化,第四章论述了新阐释路线的发现,第五章论述了新阐释路线导致的传统问题域的转换和新的问题域的形成。结论部分从新的阐释路线出发,重新阐释了马克思哲学的实质,强调了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哲学在基本立场与思想方法上的根本差异。

  基本观点:
  长期以来,在对马克思与黑格尔关系的探讨上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深受黑格尔的影响,其一生均未能摆脱这种影响;第二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与黑格尔在思想上是完全对立的;第三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在于,黑格尔思想是“头足倒置”的,而马克思则是“双脚站地”的。本书倾向于第三种观点,但不主张用“头足倒置”、“外壳内核”这类比喻性的语言来说明两者的关系。本书提出“问题域”的新概念,认为马克思虽然受到黑格尔的影响,但通过批判黑格尔哲学和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马克思形成了新的问题域,马克思的问题域从根本上转变了黑格尔的问题域。

  学术创新:
  1、长期以来,人们总是用“头足倒置”、“外壳内核”这样的比喻来阐释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本书第一次做出了新的尝试,即不用比喻,而是用严格的理论术语,即问题域的转换来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2、为了阐释马克思和黑格尔的理论关系,本文提出了“思想酵素”、“问题域的认同”、“问题域的转换”、“转换起始点”、“术语更新”、“含义差异”等一系新概念,以阐释马克思对黑格尔的问题域的根本改造
  3、本书区分了以下四个问题域:一是近代西方哲学(包括黑格尔哲学)问题域,其主题是认识论、方法论和逻辑学的一致;二是当代西方哲学问题域,其主题是本体论、关系论和批判论的一致;三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的阐释者们的问题域,其主题与近代西方哲学问题域是完全一致的;四是马克思本人的问题域,其主题是实践本体论、社会关系论和社会革命论的一致。作为当代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马克思本人的问题域与当代西方哲学的问题域大体上是一致的,但又保持着自己的独特性。正是通过对上述四大问题域之间的关系的分析,本书对马克思与黑格尔的理论关系做出了理论上的严格的、明晰的说明。
  4、深入反思了黑格尔把思维与存在同质化的错误观点,强调从黑格尔的思辨思维中解放出来,让心灵向历史与现实生活中的偶然性和丰富经验开放。
  5、超越了卢卡奇把马克思哲学理解为“社会存在本体论”的观点,提出了马克思哲学是“实践-社会生产关系本体论”的新观点,从而确保了马克思本体论的两个层面,即感性实践层面和理性反思的层面。
  6、本书认为,马克思的认识论并不是课堂上的高头讲章,而是其革命实践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提出了马克思的认识论实际上是“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新观点。
  7、本书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法并不是描述自然界自身运动的自然辩证法,而是社会历史辩证法。
  8、本书超越了传统教科书关于马克思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见解,强调马克思哲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成熟时期的马克思没有提出过历史唯物主义以外的任何其他的哲学理论,由于一切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所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实践唯物主义,也就是成熟时期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

  研究方法:
  1、结构优先于历史的分析方法,2、总体考察方法,即把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放在近代西方哲学向当代西方哲学发展的总体背景下来考察,3、把马哲研究与外哲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4、把马哲研究与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紧密结合起来,5、注重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努力让文本自己说话。

  影响与效益:
  从拙著在上海市第九届哲社优秀成果评比中获一等奖奖和同行对拙著的引证和批评可以看出,虽然本书出版不久,但在学术上是有影响力的,从社会效益来看,也有利于人们从黑格尔式的思辨思想方式中解放出来,对人们解放思想,坚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是非常有益的。

  成果社会反映 
  1、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编的《中国哲学年鉴2008》在“新书选介”栏目中专门介绍了拙著。
  2、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主办的《哲学动态》2008年第8期在“近期哲学新书选目”中介绍了拙著。

  成果引用或被采纳情况 
  1、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主办的《哲学研究》2008年第9期发表了安启念教授的论文“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经典表述’的两个问题”,该文把拙著《问题域的转换》列为参考文献,并在文中引证、评论了拙著中的观点。
  2、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主办的《哲学研究》2008年第9期发表了段忠桥教授的论文“重释历史唯物主义的缘由、文本依据和方法”把拙著列为参考文献,并在文中引证、评论了本书的观点。
  3、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主办的《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第6期发表了段忠桥教授的“质疑俞吾金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两个说法”,对拙著《问题域的转换》提出了商榷意见。本人的反商榷文章正在撰写的过程中。

  成果获奖情况 
  获上海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200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