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经济 > 文章详情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否定不了“两个必然”
2010-03-02 作者:王荣阁 来源:人民网

  如何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些新变化对社会主义有哪些影响,社会主义的前景如何,是当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论》(刘昀献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为上述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答案,它从经济全球化这个视角,拓展了资本主义新变化与社会主义必然性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一、全面解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于主导地位,作者从经济全球化视角系统、全面、翔实地全面解构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为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提供了导引。作者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个方面全面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在生产力方面,表现为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生产的组织形式、人们的劳动方式的变化;在生产关系方面,表现为所有制结构日益多元化,其经济运行模式出现了政府宏观调控的趋势,收入分配关系出现了兼顾公平的趋势;在上层建筑方面,表现为阶级结构出现了多层次化的特点,政治制度出现了民主化的趋向,主流意识形态也出现了新的变革。作者在分析这些新变化时没有停留在理论空谈上,而是以大量的翔实的资料来论证自己的新论点,言出据随,显示了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学术水平。

  对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如何称谓,作者采用的是国内理论界的主流观点“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但与其他学者不同的是,作者用了近40万字的篇幅来论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特征、特点及发展趋势,是迄今为止国内论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最详尽的专著,后来者再研究这一问题,无论如何是绕不开这本书的。

  二、系统阐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资本主义新变化与社会主义必然性”的结项成果,作者没有停留在仅仅全面解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这个层面上,而是在此基础上系统阐发了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作者指出,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实现全球社会主义的条件渐趋成熟,但同时又指出,当代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是一个长期而必然的历史进程,转变的具体途径、方式也会是灵活多样的。本书的出版不但会使我们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还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材料,既可供高层领导在制定政策时参考,也可作为对党政干部、职工、高校师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学习材料。

  我们看到,作者在论述资本主义新变化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时,用理性的学术分析代替了传统的政治说教,客观地指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维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促进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表明资本主义仍具有生命力和发展生产力的能力,同时,也对传统的理论观点、现实社会主义运动提出了严峻挑战,减弱了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导致苏东剧变,使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延缓了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应该说,这个结论是符合实际的,也有利于人们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艰难性和曲折性,但作者又充满信心地指出,当前世界社会主义的严重挫折,只是前进运动中的局部后退,不可能扭转时代方向和历史潮流。如果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入口”的话,那么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则是迈向社会主义的最后一道门槛。

  三、学术价值和宣传价值兼具

  本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目前国内研究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成果,首次把资本主义的发展概括为四个阶段,即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全面探讨了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成因、矛盾及其表现、历史趋势。说本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的另一个论据是本书的许多章节已经作为学术论文发表在学术期刊上,如《论20世纪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及其功能》、《马克思恩格斯的未来社会构想与现实社会主义》等,都在学术界产生了较为强烈的反响,事实上,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作者独立思考的结果,可以作为学术论文发表。本书较少地含有“水分”,可以视为学术专著的榜样。

  说本书具有很高的宣传价值,是因为本书在客观地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对社会主义的影响之后,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的“两个必然”的思想,对于廓清人们思想上的迷雾,坚定社会主义必胜信念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是不可多得的优秀理论宣传作品。其中的《对10年来中外学者关于苏联演变原因的评析》就获得了河南省优秀理论宣传作品奖,《知识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荣获河南省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 “五个一工程”论文奖。

  可以肯定地说《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论》是一部优秀的学术专著,也是一部优秀的理论宣传作品。

  (作者王荣阁为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教授。)

  原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期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