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地方政府规模及其收敛性研究
成果类型 著作类
出版时间 2007年5月出版
出版单位 湖北人民出版社
成果内容简介
一、篇章结构、基本观点
1.《地方政府规模及其收敛性研究》的篇章结构如下: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经济增长与地方政府规模
第三章 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规模
第四章 对外贸易与地方政府规模
第五章 中国地方政府的最优规模
第六章 地方政府规模的收敛性研究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2.基本观点
(1)影响我国地方政府规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制度因素,也有经济因素。制度因素包括财政分权和分税制改革,而经济因素则体现在经济增长、对外开放等诸多方面。
(2)财政分权、经济增长和对外开放使地方政府规模显著提高;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提高,经济所面临的外部风险越大,地方政府通过提高社会福利支出和政策性补贴可以降低外部风险对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影响。
(3)无论是经济周期扩张阶段的紧缩性财政政策,还是在经济周期收缩阶段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地方财政收支政策都能起到稳定经济、熨平经济周期的作用。
(4)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和政府消费是显著生产性的,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的外溢效应和促进作用。
(5)初始政府规模较小的经济体其政府规模有着较快的增长速度,而初始政府规模较大的经济体其政府规模的增长速度较慢,最终将达到相同的稳态,即我国地方政府规模呈现收敛的态势。
二、主要创新和学术价值
1.主要创新
(1)研究内容的创新
从研究内容来看,尽管国外存在一些针对单个因素对政府规模影响的研究,但将经济因素、制度因素综合考虑,全面考察这些因素对政府规模影响的研究更是少见。此外,针对中国地方政府规模收敛性进行全面研究的成果还没有。因此,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2)研究方法的创新
从研究方法来看,在充分考虑政府支出特殊性的基础上,借鉴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并通过对这些研究方法和模型进行改良后,将其用来研究中国地方政府规模及其收敛性。因此,本文的研究采用了改良后的方法,针对我国的具体实际进行了大胆尝试,建立了研究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因素及其收敛性的研究框架和新的思路。
(3) 理论观点的创新
最主要的理论观点的创新在于提出了“政府规模收敛性”的假设。即初始政府规模较低的经济体将会经历更快的政府规模增长,而初始政府规模较高的经济体将经历较低的政府规模增长。并且还认为我国地方政府用于公共服务的支出也应该是收敛的,这一点与完善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2.学术价值
(1)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掌握有哪些经济因素和制度因素对我国地方政府规模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使我们能合理的控制地方政府的支出规模,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控制和防御外部风险,提高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政府支出。
(2)通过对地方政府规模及财政支出结构的收敛性研究,能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地方财政差距,促进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均衡发展,并为实际中如何缩小地方财政差距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3)通过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地方政府规模及其收敛性的研究方法,从而使实际工作者能更加科学、合理正确地运用财政政策,促进地方经济稳定增长。
三、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本文各部分的研究均提出了理论模型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构造出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2.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分析方法,根据豪斯曼检验来确定模型的具体类型,研究了经济增长、对外贸易、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研究了政府规模的收敛性。
3.现代动态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现代计量技术,如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研究了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采用广义向量自回归异方差模型度量了外部风险、以及居民收入、消费的波动性、经济周期的波动性。
四、学术影响或社会效益等
以本文的研究为基础,成功申报了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方政府规模及其收敛性的实证研究》(批准文号:70750001),以及200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影响中国地方政府规模的因素研究》(批准文号:08JA79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