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成果奖励 > 评奖成果 > 文章详情
宋玉华:世界经济周期理论与实证研究
2010-02-28 作者:宋玉华 来源:sinoss

  成果名称  世界经济周期理论与实证研究     
  成果类型  著作类      
  出版时间  2007年11月     
  出版单位  商务印书馆     
 
  成果内容简介
  《世界经济周期理论与实证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2002年重点项目“世界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的最终成果之一,是迄今为止国内关于世界经济周期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第一本学术专著。
  一、专著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结论
  本书借鉴现代周期理论,以“世界经济周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世界经济周期的定义、内涵、生成原理和传导机制、及指标体系的研究,尝试构建一个世界经济周期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通过对世界经济周期及主要区域经济周期的实证研究,揭示世界经济周期的存在性、周期规律的客观性,对世界经济周期运行的主要特征事实及影响周期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1. 构建了世界经济周期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
  世界经济周期是指,由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在来自经济体系内部和外部冲击的影响下,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活动呈现大致同步的高涨、衰退、萧条和复苏,表现出高度相似的周期性运动形态,这种运动形态周而复始形成持续时间不同的世界性经济周期运动。世界经济周期理论研究分析框架的主要内容包含了世界经济周期生成原理和传导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2. 建立了世界经济周期指标体系
  引入了全球采购经理指数(GPMI)与OECD的合成领先指标(CLI)作为成份指标,构建了具有适用性、时效性和针对性的指标合成算法,并将该算法应用于开放条件下中国经济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实证研究证明了该算法的稳健性与准确性。
  3. 研究了世界经济周期的生成原理和传导机制
  来自经济体系外部的冲击,通过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以及国际资本流动在各国之间传导,并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形成世界各国经济的协动,从而生成世界经济周期。影响周期传导效果的因素有:国际生产体系、虚拟经济、各国的经济政策效应外溢及全球性的制度因素等。
  4. 当代世界经济周期的运行特点
  当代世界经济周期的运行表现为协动性与非协动性并存的复杂形态。对世界经济周期的协动性和非协动性产生影响最重要的因素包括: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政策协调和国际经济制度协调。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通过区域边界效应和贸易投资效应产生作用,导致区域内经济周期协动性增强、区域间经济周期协动性减弱。国际政策协调、国际经济制度能显著增强周期协动性。
  5. 研究了近代世界经济周期的分期与特征事实
  本书通过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定量考察确定近代世界经济周期的基本时段,作为实证分析基础,借助于计量分析研究了周期的特征事实。在剔除掉二战等一些特殊年代后,本书将1882-2000年这一百多年的世界经济历史划分为11轮周期。
  6. 对三大区域经济组织内部协动性增强并形成区域或次区域经济周期作了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证明,三大区域经济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亚)的存在及发展对增强区域内经济周期的协动性有显著作用,这一趋势随着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的加深而得以加强。随着中国与东盟经济、贸易的相互依赖不断加强,中国与东亚国家经济周期的协动性显著加强。
  7. 新经济发展使美国经济出现超长周期从而使世界经济周期扩张期显著延长
  战后美国经济的周期跨度延长,收缩期减短、扩张期拉长等特点,在新技术—经济范式下更为显著。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了战后历史上最长的经济扩张期,并显著延长了世界经济周期的扩张期。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波动与趋势极为相似,存在很强的协动性,且具有双向因果关系。
  8. 研究了中国经济周期的高平均位势、微波化的周期轨迹
  本书按短、中、长三种周期划分方法考察了1953-2004年的中国经济周期,研究中国经济周期的运行轨迹。结论显示,中国经济将走出一条高速增长、长扩张、高平均位势、微波化的周期轨迹。结合本轮周期的运行特点,提出了诸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现功能性转变、统筹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调整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等政策建议。
  9. 中国经济周期与三大区域、世界经济周期的协动性逐步增强,“中国因素”的影响与日俱增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趋紧密。中国经济与世界三大区域经济组织及世界经济波动的协动性日益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周期呈现出日益增强的影响力。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互影响力总体仍呈现不对称性,但伴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因素”的作用日益凸现。
  10. 构建了中国经济周期指标
  本书构建了开放条件下的中国经济周期指标。以稳健性和时效性为基本原则,将月度工业增加值增速作为基准指标。根据基准指标与相关变量的时滞关系,将一些持续领先于基准指标的变量作为构造周期指标的成份指标。借鉴全球采购经理指数(GPMI)和OECD的合成领先指数(CLI)构造技术,通过博克-金斯(Box-Jenkins)方法构造出中国的领先指数(CLI)。

  二、主要创新和学术价值
  本书关于世界经济周期研究的系列成果及主要结论,在本领域中具有创新意义。
  1. 本书基于国际经济周期理论建立的世界经济周期理论体系与分析框架,是国内关于世界经济周期研究的原创性成果,是关于世界经济周期的第一部全面系统的专著,有利于进一步开展世界经济周期理论的后续研究。
  2. 本书建立的世界经济周期指标体系,是本领域中新的尝试,为监测世界经济周期运行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
  3. 本书关于世界经济周期协动性与非协动性的研究,准确描述了世界经济周期运行的轨迹,为把握世界经济周期运行规律提供了新的视角。
  4.本书关于区域经济组织内部协动性及区域或次区域经济周期的研究,为我国更有效地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展国际经济合作提供了重要思路。本书并为完善相关机制提出了有价值的分析和政策建议。
  5. 本书关于中国经济已内生于世界经济,中国经济增长不仅受到世界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也会对世界经济周期运行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等结论,具有重要的前瞻性,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有效应对世界经济周期的冲击提供了依据,这对于实现全球经济的合作共赢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三、研究方法
  本书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历史方法与逻辑方法相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现代经济学的数理、计量方法,就世界经济周期进行尽可能全面、系统及深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四、学术影响或社会效益
  本书为200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世界经济周期理论与实证研究”(项目号02AGJ001)的研究成果,受到参与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结题评审为“优秀”,并被列入《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备选书目。(后因文库主要收录人文学科优秀成果,经济类课题优秀成果采用《成果要报》形式体现,故未入选。)
全国哲学社科科学规划办公室《成果要报》(2006年第16期)介绍了该成果,并报送给中央领导,商务部领导对此做出重要批示。
  《浙大社科快讯》(2006年7月6日,第1期)对评审专家给予成果的高度评价做了客观报导。
  本成果经评审被浙江大学列入“浙大学术精品文丛”,由商务印书馆于2007年11月出版。

  成果社会反映
  本书为200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世界经济周期理论与实证研究”(项目号02AGJ001)的研究成果,受到参与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结题评审为“优秀”,并被列入《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备选书目。(后因文库主要收录人文学科优秀成果,经济类课题优秀成果采用《成果要报》形式体现,故未入选。)
  全国哲学社科科学规划办公室《成果要报》(2006年第16期)介绍了该成果,并报送给中央领导,商务部领导对此做出重要批示。
  《浙大社科快讯》(2006年7月6日,第1期)对评审专家给予成果的高度评价做了客观报导。
  本成果经评审被浙江大学列入“浙大学术精品文丛”,由商务印书馆于2007年11月出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