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成果奖励 > 评奖成果 > 文章详情
叶永刚: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对外贸易收支的关系
2010-02-28 作者:叶永刚 来源:sinoss

  成果名称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对外贸易收支的关系—中美和中日双边贸易收支的实证研究
  成果类型  论文类       
  出版时间  2006年4月     
  出版单位  《金融研究》     
 
  成果内容简介
  一、本文的篇章结构和基本观点
  (一)本文结构如下:
  1.引言。本节对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说明。近年来,在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我国汇率机制改革的背景下,研究人民币汇率与贸易收支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2.相关文献的评述。本节对国际收支和汇率关系的传统理论以及近20年来国外和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本文研究的独特之处和方向。
  3.基本模型、数据选择与实证方法。本节首先以Rose和Yellen(1989)的简化式贸易收支模型为框架,对包括汇率在内的各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与贸易收支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设计了一个基本的“两国”模型;然后对本文实证所采用的数据的含义、预处理方法和来源进行了简要的说明;最后说明了本文所选用的基于协整技术的实证方法的优点以及具体的实证过程。
  4.实证结果分析。本节按照上一节设计的模型和方法,从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因果关系的确定、方差分解以及脉冲响应函数五个方面对1995年~2004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5.结论与启示。本节在上一节实证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对中美、中日双边贸易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分析,以及对1995年~2004年中美、中日贸易收支关系的实证研究,对中美、中日贸易收支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关系的得出了具体、可信的结论,据此为我国汇率与对外贸易政策制定提出了如下观点和建议:
  1.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当局将人民币汇率政策调整为参考“一揽子货币”,并将人民币与权重较大的贸易国的货币挂钩的做法,并不能改善中美之间的贸易顺差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本的途径还是应该从各自贸易结构的调整出发。就美国方面而言,美方应采取宽松的外贸政策,积极调整其对华贸易出口产品的结构,放宽对出口高科技产品的限制。
  2.短期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日双边贸易的影响不大,但是日本经济发展较大程度上得益于对话贸易顺差。这说明日本对我国人民币汇率升值施加压力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恶化中日贸易关系只会对刚刚复苏的日本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日方应对华采取合作的贸易政策,实现两国经济的共同增长和互利互惠,这样才能为日本对华出口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日本经济也才能早日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
  3.目前中国巨额贸易顺差带来纺织品等方面的诸多贸易争端等问题。然而根据本文的分析结果可知,短期内依靠汇率改革是不能解决贸易顺差问题的。一般贸易顺差的调整主要依靠以下两个渠道得以实现:一是主动调整包括名义汇率在内的相对价格、相对工资水平;二是国内的需求结构调整政策。一国的内需对外贸易平衡的影响,往往远大于汇率的作用。因此,我国应该积极调整自身的出口政策,鼓励内需,尤其是鼓励私人消费,使国内生产能力更多地依靠国内吸收。

  二、 主要创新和学术价值
  (一)本文之前绝大多数文献虽然就人民币汇率对贸易收支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但对其因果关系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对我国贸易收支和各影响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特别是汇率变动
对贸易收支的时滞效应,即J曲线效应,这种关系的研究对我国汇率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制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以往的研究中,研究对象只是简单地针对多边贸易或双边贸易,采用的汇率仅是名义汇率或实际汇率,没有反映出一国货币在国际贸易中的总体竞争力和实际购买力,本文在国外理论与实证研究最新进展的基础上,采用季度数据并利用多元协整技术,具体对比分析了中美、中日贸易收支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之间的关系,识别影响各自贸易收支的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以及贸易收支与各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长短期动态关系。
  (三)本文的研究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首先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我国汇率体制的改革和外汇储备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次,对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特别是中美、中日贸易政策制定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第三,本文的结论对于我国如何在目前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制定恰当的金融政策、财政政策、对外贸易政策方面有较大的参考价值。第四,本文的研究方法也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其研究方法和思路对研究其它国家贸易政策具有指导意义,且已在多项此类研究中得到采用。

  三、 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对汇率与对外贸易收支关系的传统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最新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采用以协整技术为核心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从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因果关系确定、方差分析和脉冲响应函数五个方面对人民币汇率与对外贸易收支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四、 学术影响和社会效益
  我国加入WTO以来,对外经济贸易发展迅速,综合国立不断提升,进出口占GDP的比重不断攀升,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外汇储备规模目前已接近2万亿美元,由此带来了一系列有待探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2005年我国进行了汇率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不再单一盯住美元,而是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新形势下,人民币汇率成为调节我国外贸收支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国际社会不断施加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在此种复杂的情形下,政策制定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人民币汇率与对外贸易收支的关系问题。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试图从实证的角度来回答这一问题,显示出了敏锐的问题意识和现实导向,本研究的学术影响和社会效益也日渐显现。
  (一)论文自发表以来,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可,其研究成果已成为研究我国对外贸易政策、汇率机制改革、外汇储备问题、人民币国际化等问题时的重要参考文献。其所采用的研究和分析方法亦得到了广泛的采用,已有多篇学术论文根据该方法就我国和其它国家的贸易关系进行了研究,学术影响和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不断增强。
  (二)论文发表3年来,我国和世界面临的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由此次汇改初期的8.27,上升到目前的6.8左右,人民币升值幅度达到了17%;另一方面,2007年以来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目前已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导致全球经济跌入低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本文的研究结论在当前形势下仍然是成立的,其政策建议在我国目前的政策制定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为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调整起到了方向性的指导作用。

  成果社会反映 
  本文的研究切合了我国经济和金融改革的需要,在发表之时,即得到《金融研究》杂志社的重视,作为当期杂志的首篇文章重点推出。

  成果引用或被采纳情况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对外贸易收支的关系—中美和中日双边贸易收支的实证研究》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被引用7次,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中被引用1次,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被引用18次。(详见附件:检索报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