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劳动调整成本、流动性约束与中国经济波动
成果类型 论文
出版时间 2007年10月
出版单位 《经济研究》杂志
成果内容简介
1.篇章结构、基本观点
经济学界越来越倾向于将一国经济看作一个包含外生随机冲击的动态总体,在经济增长模型基础上引入外生随机冲击、对一国宏观经济波动进行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分析为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所采用。然而,与研究发达国家为数众多的DSGE(RBC) 模型相比,对发展中经济的DSGE 研究相对滞后,用DSGE方法研究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论文更是凤毛麟角。更重要的是,为数不多的中国DSGE研究提供的模拟结果与中国经济波动事实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本文的研究表明,标准RBC模型并不适用于中国。其主要原因是:1、中国特有的经济体制和存在的隐性失业使得中国就业人数变动表现的基本与产量增减无关,是弱顺周期甚至非周期变量,通过劳动跨期替代来传导外生冲击受到较大限制;2、相对欧美国家发达的信用体系而言,中国在实行买房分期付款之前,通过借贷来平滑消费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在中国,行为人面临的流动性约束远远大于发达国家。忽略这些事实,将标准的RBC模型简单应用于中国很难解释中国经济波动事实。
隐性失业的存在使中国大部分企业无需在产量提高时增加就业,中国特有的经济体制使企业也很难或不能在经济不景气时解雇职工,增减劳动存在较大的调整成本,劳动的跨期替代在中国受到很大限制。为了反映这一特征事实,我们参照Wen(2004),在Hansen(1985)不可分劳动模型基础上引入劳动的调整成本,使模型更贴近中国经济实际。
资本利用率通常随一国经济状况好坏而同向波动。为简单起见,许多模型省略了这一因素。然而,由于中国的劳动增减存在较大的调整成本,劳动对波动的传导作用大大降低,将可变资本利用率纳入主要靠投资拉动的中国经济模型就变得十分必要。模拟结果表明,由含可变资本利用率和劳动调整成本模型的RBC模型(模型1)得到的大部分变量与产量波动的相对标准差以及它们与产量波动的同期相关系数都与中国经济的实际值十分接近,但从模型1得到的消费与产出波动的相对标准差与实际值差别很大。
在探索中国经济波动的特征事实时我们发现,中国的消费波动与产量波动相当甚至大于产量波动,这与发达国家消费波动普遍小于产量波动、只是产量波动程度的50%-70%的事实大相径庭。我们认为对这一事实的较适当解释是流动性约束。流动性约束使行为人不能完全按照效用极大原则平滑各期消费,从而加大了消费的波动。然而,一国所有人都受或都不受流动性约束是两种极端情况。因此,我们的第二个模型(模型2)在包含劳动调整成本及可变资本利用率的模型1基础上,参照Campbell and Mankiw (1989)和Bugarin and Elley(2002)将消费者分为两类,其中一类完全不受流动性约束,他们遵循持久性收入假说按照一生效用极大原则进行消费的跨期替代;另一类完全受流动性约束,他们根据当期收入进行消费。模拟结果表明,流动性约束的引入进一步改善了模型各变量尤其是消费与其实际值的匹配程度,使模型结果较好地再现了1978年以来中国消费波动较大的特征事实。
2.主要创新和学术价值
(1)文章率先指出了中国经济波动不同于发达国家的2个重要特征事实:就业人数变动表现的基本与产量增减无关,是弱顺周期甚至非周期变量;消费波动与产量波动相当而没有显示出理性消费应该具有的平滑性。
(2)指出中国特有的经济体制和存在的隐性失业使利用劳动的跨期替代来传导外生冲击受到很大限制,率先将劳动调整成本和可变资本利用率引入中国的RBC模型,较好地说明了中国经济波动的特征事实。
(3)率先将流动性约束引入中国的RBC模型,较好地说明了1978年以来中国消费波动较大的特征事实。
(4)模型成为研究中国经济波动的基准模型。
3.研究方法
(1)用HP滤子对相关数据进行剔除趋势处理,得到这些变量的周期波动部分,通过周期波动部分的二阶矩确定中国经济波动的特征事实。
(2)根据特征事实尤其是中国特有事实构造中国经济波动的DSGE(RBC)模型
(3)通过参数校准和计算机动态模拟得到模型结果并将结果与中国实际数据相比较,考察模型与实际的匹配程度,即模型是否反映中国实际。
4.学术影响或社会效益等
该文发表至今1年半,作者本人用Google搜索,查到:
《新华文摘》2008年第一期(总第397期)转载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国民经济管理》全文转载
陈晓光、张宇麟“信贷约束、政府消费与中国实际经济周期”一文中引用,该文刊于《公共经济评论》2009年第1期;
黄赜林“经济波动与消费结构变迁互动关系研究” 一文中引用,该文刊于《财经研究》2008年第4期;
陈享光、赵英杰“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学的最新进展”一文中引用,该文刊于《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第7期;
作者本人也在运用上述成果研究中国财政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成果社会反映
作者本人用Google搜索,查到:
《新华文摘》2008年第一期(总第397期)转载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国民经济管理》全文转载
成果引用或被采纳情况
作者本人用Google搜索,查到:
陈晓光、张宇麟“信贷约束、政府消费与中国实际经济周期”一文中引用,该文刊于《公共经济评论》2009年第1期;
黄赜林“经济波动与消费结构变迁互动关系研究” 一文中引用,该文刊于《财经研究》2008年第4期;
陈享光、赵英杰“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学的最新进展”一文中引用,该文刊于《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第7期;
成果获奖情况
2008年10月评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