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宁夏“十一五”特色优势产业产业重点项目规划研究
成果类型 研究报告
出版时间 使用时间:2006~2007年
出版单位 使用单位:1、国务院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2、宁夏回族自治区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政府相关职能部门
成果内容简介
本研究报告受宁夏回族自治区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按照国务院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2003]49号文件(即《关于利用国家开发银行技援贷款进行西部开发重点项目规划的有关要求》的函)文件要求:西部省区围绕到2010年西部地区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有较大发展的目标,在对本地的资源优势、市场条件和技术条件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十一五’特色优势产业重点项目规划,切实做到为进一步推进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谋划一批有影响、有前途的重大项目,提出有针对性、有操作性的发展政策和建议,提交一份有分量、有价值的研究报告。课题组组织区内30余名专家研究编制了《宁夏“十一五”特色优势产业重点项目规划》。
1、篇章结构、基本观点
研究报告以宁夏新材料、农产品加工、医药、旅游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为主线,以产品开发为中心,以建设和扩建项目为规划的重点,以企业和企业集团为实施规划的落脚点,在对四大特色优势产业的资源赋存、竞争力、优劣势、区域布局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大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目标、任务、战略选择、重点领域、重点产品、重点项目、园区布局等系列化规划方案和发展政策,并设计了以“五化四动”为主的发展战略和保障措施。规划了39项重大的新建或扩建项目。
(1)篇章结构
一、宁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背景和意义
二、宁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条件分析
三、宁夏特色优势产业竞争力评价
四、宁夏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五、宁夏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重点
六、宁夏特色优势产业地区布局
七、宁夏实施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的管理体制、政策建议和对策措施
附件 1、规划重点项目表
2、规划布局图件
(2)基本观点
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的,就是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推动西部地区加快走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然而“十五”期间东西部差距并没有缩小,仍在继续拉大,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是工业化水平低。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新的科学技术发展又提高了工业发展门槛的条件下,西部地区要加快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关键是立足比较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确定并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特色优势产业,是指那些具有区域特色和经济优势的产业的总称。对于任何一个地区来说,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这是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选择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在战略性结构调整中合理确定自己的位置,是培育地区核心竞争力、直面“两个市场”的必然要求。无论从地区产业发展现状和背景来看,还是从未来发展的客观要求来看,宁夏都迫切需要建立起自己的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并且将其做精做大做强。
产业是区域发展的命脉,在西部大开发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宁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准确判识区域产业特征,立足当地资源条件、空间优势文化优势和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性特征,重点地区布局发展极具特色和富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建立协调的区域经济关系,谋求区域经济的又好又快持续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合理调整产业分工,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实质是一定时期投资结构的沉淀,而产业发展的滞障根本在于产业投资方向的模糊性或不确定性,以及缺乏稳定的投资保障和政策机制,造成产业投资和发展的低效性或滞缓性。因此,在新的历史机遇期,研究基于宁夏比较优势的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及其战略选择,研究新材料、农产品加工、医药、旅游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合理布局,重点投资,及其正确的发展战略运行机制,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区域产业结构雷同,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区域产业政策在实施区域经济发展宏观调控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宁夏“十一五”及今后一段时期,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将是一个复杂而庞大、涉及全区城乡和各个方面的区域产业系统工程,不仅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新的战略选择意图,还具有实现宁夏产业结构高度化,提升经济发展质量、速度和效益,带动宁夏经济整体发展,促进宁夏地区更好地参与区域分工和应对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作用。而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政策保障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是实现宁夏特色优势产业健康发展和发挥巨大效益的关键。
(3)成果形式
为一份规划研究报告、四份专题研究报告。即《宁夏“十一五”特色优势产业重点项目规划研究总报告》,专题研究报告为《宁夏“十一五”特色优势新材料、农产品加工、医药、旅游产业规划研究报告》。
2.主要创新和学术价值
(1)主要创新
①特色优势产业规划研究的薄弱环节之一是特色优势产业竞争力定量模型研究和运行机制研究。本课题试图从多学科的研究视角,构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模型、选择机制、重点领域和保障体系研究,体现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比较优势。
②依据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要素—机理—模型—应用—机制的逻辑推理过程及规划要求来设计整个课题,充分考虑特色优势产业研究的复杂性,特别注重其应用机制的研究,在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宁夏“十一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目标、重点和布局。
③本课题试图从自然—社会—经济复合巨系统出发,探求对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起支撑作用的政策运行机制,提出符合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和保障机制,以期宁夏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抓住机遇,实现区域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资源配置合理化,保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2)学术价值
①本课题研究准确地把握了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新政策走向,提前聚焦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问题,并从资源、市场、效益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出发,深入剖析了“十一五”及未来一段时间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支撑条件、综合竞争力状况、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及政策保障,为自治区政府提供了一份较完整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成果。
②本课题研究注重特色优势产业优选分析,并运用多种定量分析方法加以评价研究。对本地区准确确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布局优化,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区域产业结构雷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研究方法
通过广泛的区内外实地调研和资料信息整理,以定量为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时空变化模式。明确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关系;运用产业经济学、产业布局学、区域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撰写初稿并进行专家咨询和补充调查,形成修改稿,再经专家、政府相关部门和相关企业多次论证,完成研究报告。
4、成果应用价值
(1)本研究成果是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面对东部与西部发展差距仍在继续拉大的严峻形式下,对西部地区持续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新审视,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发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等重大问题,进一步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决策信息。
(2)本研究成果对于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保护和扶植幼稚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对于宁夏扩大招商引资,加大区域间合作和促进国际FDI具有一定的引导、启示等作用。
(3)本研究成果主要观点、内容已先后被宁夏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自治区发改委、旅游局、农牧厅、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采纳,并吸收进宁夏“十一五”发展总体规划、宁夏“五优一新”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及其他相关专项规划中。研究成果中的39项重大新建或扩建项目,被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全部录入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库。
成果社会反映
2005年12月本研究报告报送国务院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得到专家一致好评,并以电话形式告知自治区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2006年2月研究报告受到自治区政府政研室的重视并给予高度评价。2006年5月,自治区发改委把研究报告作为编制《宁夏“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纲要》的重要基础材料。2007年6月受到自治区经济委员会(现名称为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重视,并作为《宁夏“五优一新”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之一。
成果引用或被采纳情况
本项目研究提出的宁夏特色优势产业重要项目列入了国家项目储备库,主要观点被自治区“十一五”规划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宁夏“五优一新”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中采纳。项目研究主要成果已收入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国家开发银行主编的《西部大开发重大问题与重点项目研究•宁夏卷》一书。
成果获奖情况
2006年10月本研究报告成果以《宁夏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研究》名称申报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奖,2007年4月被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2006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