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成果奖励 > 评奖成果 > 文章详情
周立群:创新、整合与协调
2010-02-27 作者:周立群 来源:sinoss
  成果名称  创新、整合与协调——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前沿报告      
  成果类型  著作       
  出版时间  2007年4月 2007.4     
  出版单位  经济科学出版社       
 
  成果内容简介
  本课题以内生性区域创新体系、区域资源整合、引领与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为主线,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进行了探索。研究成果共分十五章,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生性区域创新体系。包括:启动和释放民间和市场的动力和活力,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的转型与创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包括构建复合创新集群、产业组织再造和新产业的培育。
  2、区域资源整合与统一市场。京津冀地区是由多城市组成的经济区,其内部一直存在着非常激烈的区际竞争和巨大经济发展落差,区域资源的有效配置需要有一个系统整合。本书探索了区域资源的整合与统一市场问题,包括区域产业整合、地区基础设施整合、区域金融整合、统一市场构建、东北亚区域合作等。
  3、引领与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果对经济增长方式、区域人力资本的生成、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区域内贫困与生态等问题进行了专题探讨,包括非均衡经济增长与增长方式的转变、地区人力资本的形成模式、环京津贫困带问题、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问题。
  4、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滨海新区作为继深圳、浦东之后又一个新经济增长极纳入了国家战略,本书紧密围绕其开发开放中的重大前沿问题开展研究。
  重要学术创新及应用价值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京津冀发展中的极化与扩散研究(第11章):极化是资源、要素由边缘区向中心区集聚,扩散是资源、要素由中心区向边缘区移动释放。京津冀极化效应强于扩散效应,经济发展向京津两个发达城市极化的态势是该区域的典型特点。尽管极化在城市发展一定阶段有其必然性,但福利分析发现,京津冀都市圈的经济发展扩散优于极化。整合和协调都市圈资源,发挥京津等发达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需要在发展取向上处理好极化和扩散的关系。适当缩小区域经济差距,避免区域内部的极化和贫化。这一研究成果后来发表于《天津社会科学》,其主要内容以“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发展的极化与扩散”为题报送三省市,河北省委书记白克明同志给予批示和肯定。
  ——京津冀都市圈创新能力评价与对策——与长三角地区比较(第5章)。京津冀和长三角是创新极化趋势最明显的两个区域,其科技创新活动异常活跃并形成邻域渗透效应。这两个地区的R&D资源总量占全国的40%。但两者在科技创新资源的分布和发展格局上却存在差异。长三角的极化程度高于京津冀,区域内资源整合程度相对较高,并已形成以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性创新能力为特征的集聚模式。京津冀则是以高端原创性科技创新为特点的集聚模式,但成果转化和扩散路径和载体尚存在障碍。借鉴长三角的成功经验,发挥和释放京津冀创新优势,通过极化和邻域渗透效应来带动区域整体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点。该成果受到天津市长的重视和批示。
  ——关于环渤海区域经济增长格局的现状与预测:环渤海区域作为新的增长极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已经显现。2006年,环渤海五省市生产总值占全国的26.16%,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占到全国的38.94%。作者预测,经济增长速度将会高于“十一五”规划目标,2010年经济总量将达87200亿元。但区域内产业结构仍以二产为主导,第三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压力加大。同时各省市在沿海地区摆重镇、布重兵、出重拳,使发展重心在地域上集中、产业集中、项目集中、所需求资源要素集中。“十五”期间已弱化的“产业同构”问题又有新的抬头,新一轮竞争格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特征。该成果在两省市政府内参上刊登,天津市长戴相龙同志作了批示。
  ——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和实现途径(第7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质是提高区际贸易自由度,促进产品、要素等的自由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经济一体化具有贸易转移、生产转移和投资转移效应,提高一体化区域总体的福利水平。正因为存在经济一体化提高一体化区域福利水平的效应,经济一体化成为发展区域经济的一种重要的途径。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应以提高区际贸易自由度为核心,以市场一体化为基础,以有效的主体组织和适当的补偿机制为保证。该成果后来发表于《湖南社会科学》和《广东社会科学》。
  作为应用和对策研究的理论支撑,本书注重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的创新,本成果中关于投资消费失衡关系、科技创新极化度指数的构造、极化与扩散效应比较、一体化效应和实现途径等理论和方法的提出和应用有学术创新和理论意义。同时,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方面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尝试把经济理论应用于政策分析,以发挥高校研究机构“脑库”的作用。“以应用对策研究促进基础研究,以基础研究支撑应用对策研究”是本课题的特色和取向。
  课题研究还推动了学科建设建设,在本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南开大学成立了新的科研平台——滨海开发研究院。以本课题组成员为骨干的研究院已成为南开大学参与和服务国家滨海新区开发和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的窗口和平台。
  鉴于本研究的现实性很强,作者重视实地调研。对该主题的研究历时三年,作者在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廊坊、保定、沧州、济南、青岛等地进行过实地调研,对滨海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曹妃甸工业区、黄骅港进行过专题研究。该调研成果曾获获天津市第十届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与天津市政府研究室合作)。
  本成果的一个特色是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作者主动为政府的决策服务。紧密结合重大现实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建议。紧密结合京津冀、环渤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及热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作者在本书中的相关内容改写成12篇专题报告向党和政府报送,其中《FDI对京津冀都市圈的经济影响》、《京津冀都市圈创新能力评价与对策——与长三角地区的比较》、《京津冀都市圈的极化与扩散》、《关于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的研究报告》、《环渤海区域经济增长格局的现状与预测》《我国环渤海地区应加强与俄罗斯能源合作》、《天津与东北亚产业合作的现状与机遇》、《四大因素制约我国软件业发展》等研究报告受到高度重视,河北省委书记白克明、山东省省长韩寓群、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市长载相龙、黄兴国等领导同志分别作过批示并给予肯定,并在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情况汇编》及天津市委、河北省委的内参上刊登,产生了一定社会影响。

  成果社会
  反映 本著作导论及第5、7、10、11、12章分别发表于《天津社会科学》、《改革》、《财经研究》、《广东社会科学》、《江海学刊》、《环渤海经济了望》等期刊。

  成果引用或被采纳情况 
  鉴于本著作的现实性很强,部份章节以研究报告形式提交地政府部门,其中《京津冀都市创新能力评价与对策》、《京津冀地区的极化与扩散研究》、《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趋同探析及政策选择》、《环渤海区域经济增长格局的现状与预测》等报告得到河北省委书记白克明、山东省省长韩寓群、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市长载相龙、黄兴国等领导的批示和肯定,并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参考清样》及天津市委、河北省委的内参上刊登,产生了一定社会影响。

  成果获奖情况
  2008年6月本著作部份内容获天津市第十届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合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