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产权会计与财权流研究
成果类型 著作类
出版时间 2006/12
出版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成果内容简介
1.篇章结构和基本观点
《产权会计与财权流研究》是作者近十余年来关于产权会计与“财权流”理论研究的学术结晶。本著作立足于产权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全面透视并重构了会计与财务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全书共分8章,36万余字,以理论思想发展的逻辑脉络为编辑思路,从产权会计改革出发到产权会计基本理论、产权财务基本理论研究,再到财权流系列理论研究,然后研究以财权配置为核心的财务治理结构,过渡到产权运作中的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全面展示了产权会计与财权流理论的思想形成、发展过程和其严谨的理论体系。
在产权会计研究方面,将产权经济学与会计学的理论研究方法有机结合,以产权思想剖析会计基本理论,构造了新的“产权会计研究范式”,并诠释了会计核算方法与会计制度变迁的产权动因、会计规则制定权合约安排等,提出了过渡会计学命题;开创性地提出了会计的本质是“受托责任”,并以此为起点,系统性地解析了会计的职能、目标等基本概念。在“财权流”研究方面,本书以产权理论为着眼点,提出并论证了“财权”和“财权流”范畴,建立了一整套以“财权”为核心的、充分体现价值与权力完美结合的财务理论与运作体系,提出了“财权是财务研究的逻辑起点”、“财权流是现代财务本质的恰当表述”、“资源配置与财权配置是现代财务的基本职能”、“财务治理结构以财权配置为核心”等一系列的首创性观点。
2.主要创新和学术价值
会计与产权、财务与财权之间具有天然的密切联系。本著作从产权的视角对会计进行研究,跳出了“就会计论会计”的传统会计研究范式,提升了会计理论研究水平;财务与产权的融合研究,打造了一个价值与权力高度耦合、以财权为核心的现代财务理论体系。这是一种高难度的理论创新和思想革命。
国外不少学者曾利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与预测会计和财务问题,但国外学者未能认识到会计和财务均是在产权界定与保护的要求中发展和成熟起来的,更未能从产权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来系统性构建与创新会计与财务理论。在国内,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产权制度与会计的关系,但都未能形成系列性的研究成果。
本著作立足于产权经济学,系统性地研究了会计与财务的基础理论问题,开创性地重构了产权会计理论与“财权流”理论。产权会计理论的建立,使会计真正走上“价值计量”和“产权保护”的轨道,引起了经济学界和会计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共鸣。
“财权流”观点的提出,为现代财务理论赋予了灵魂与核心,使现代财务从真正意义上有别于传统财务。著作中的财权理论研究成果被学术界称为财务理论的“经典文献”,“财权流”思想成为财务学界研究财务治理结构最重要的理论依据,堪称我国财务理论研究和财务学科建设中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3.研究方法
本著作遵循产权分析范式,以产权理论来研究财务与会计问题,不仅是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也是方法上的独特创新。“产权分析法”立足所有权的个人主义特征,重视所有权的社会主义形态,从“产权效率体制”的三大标准出发,深入剖析和阐释会计理论与财务理论。在具体的研究方式上,以规范的研究方法为主,以理论剖析、重构和创新作为全篇的主要研究方式,以实务的分析、案例的研究和对策总结作为有益的补充。
首先,从产权保护的需求来审视会计的发展历程,紧紧地把握其界定产权与保护产权的发展脉络,水到渠成地提出会计的本质是“受托责任”,并以此为基点,逐一分析会计的职能、目标等基本范畴,然后构建起前后逻辑一致的、层次分明的产权会计理论体系。
然后,从产权的经济学概念出发,从价值的角度提出了“财权”概念,并以此作为研究的起点,开创性地提出财务的本质是“财权流”,并以此作为理论基石,对财务目标、财务职能、财务主体等多个基本概念进行重构,缔造了崭新的“财权流”理论体系。最后,针对国有企业的资本运作和公司制企业的财务治理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4.学术影响和社会效益
《产权会计和财权流研究》在我国财会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学术地位。本著作的各个分项研究成果在《财政研究》、《会计研究》等国内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3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摘录和转载18篇,被《中国会计年鉴》连续四年收录4篇,2000年至今引用本著作中成果的核心期刊论文达到了240篇,本著作及其中相关研究成果先后荣获9项省部级或全国性学会奖,2008年荣获湖南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是近年来国内财务会计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重要研究成果。
(1)产权会计理论部分。本部分收录了作者在产权与会计方面的研究论文二十余篇,这些文章构成作者前专著《产权与会计》的核心内容,该书曾被誉为“中国会计学产权学派的奠基之作”,亦被学术界评价为产权会计学派形成的重要标志,该书曾荣获湖南省
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被其他文献引用上百次。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认为“伍中信的《产权与会计》(1998)、《现代财务经济导论——产权、信息与社会资本分析》(1999)等产权与会计成果已经结束简单的介绍、模仿阶段,以对现有的会计学理论的一般结论提出挑战的方式展开自己的思考和研究。这表明中国的会计学产权学派已经形成并快速发展。” (《产权会计理论与中国会计学(序言)》,2003)
(2)财权流理论部分。本部分包含了“财权流”思想体系的经典文献,以及将该思想体系应用于公司财务治理与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中国会计年鉴》连续四年登载了本部分的财权流理论相关论文。著名财务学家王庆成教授将本部分中关于财务本质、财务职能的观点列入最新重大财务管理理论观点之一,财权流理论相关成果论文被学术界理解为财务理论的“经典文献”。“财权流”思想也成为财务学界最热门的研究领域——财务治理结构研究最重要的理论依据。“财权流”理论为财务学找到了最科学的理论框架与理论体系,厘清了财务学与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等学科的界限,提高了财务学的社会地位。本著作中关于财权流理论观点被8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引用。
(3)本著作对作者个人学术地位的影响。 基于产权会计与“财权流”理论对财务学所做的贡献及在财务学界产生的影响,2004年,作者当选为第十二届中国财务学年会主席,现为湖南省“企业财务信息与资本市场效应”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南财政与会计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湖南省中青年财务成本研究会会长、湖南省会计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会计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财政部会计准则咨询专家等学术职务。2003年,作者荣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南省“121工程”人选;2005年获湖南省“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2007年,被评为湖南省十大社会科学专家;同年当选为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4)本著作的社会效益。本著作中的应用性研究成果——《国有企业的制中的“债转股”问题》获2001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01BJY015)。该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湖南省债转股的现实问题对策与建议” 在湖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联合汇报会上进行宣读,并被《湖南内参》全文发表,省属相关部门依照本项目提供的方案实施相关改革。2003年,《湖南省债转股的现实问题对策与建议》被评为致公党中央参政议政工作优秀课题奖。
在本著作理论基础上的大量应用性研究成果被作为政协提案于2008和2009年提交国家相关部门作为决策参考,并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其中,《关于高校贷款问题的提案》引起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同志亲笔批示,刘延东国务委员亲自指示相关部门认真采纳提案意见,是当年得到中央领导签批的20个重要提案之一。
成果社会反映
著作中的论文成果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产权保护、“三域”秩序与审计信息真实性 .2008.4
2.现代财务理论体系:基于价值与权力的融合研究.2007.03
3.产权范式的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2006.10
4.财权论纲.2005.12
5.现代企业财务治理结构论纲.2004.08
6.论企业财务目标的产权基础.2004.05
7.从“股东财富”到“企业价值”:正待融合的企业财务目标.2004.04
8.中国的过渡会计学:研究框架与现实评价.2002.07
9.建立以“财权”为基础的财务理论与运作体系.2001.07
10.现代财务理论的产权基础.2000.04
11.产权理论与博弈模型:从非对称信息理论开始的研究.1999.03
12.试论会计的本质和立场.1998.06
13.财权流:现代财务本质的恰当表述.1998.05
14.信息、产权与博弈:会计监督的经济学.1998.02
15.会计核算的产权功能研究.1998.02
16.本金起点论:财务研究逻辑起点的现实选择.1997.06
17.会计改革与产权改革的相关性思考.1995.01
著作中的论文成果被《新华文摘》摘录
18.中国财务学研究的四大转变及两大前沿问题.2007.05
著作中的论文成果被《中国会计年鉴》收录:
1.现代企业财务治理结构论纲 .2005
2.财务分层理论与财务主体一元性.2004
3.关于财权理论的几个问题.2003
4.建立以财权为基础的财务理论体系与运作体系.2001
在公开刊物或媒体上发表的对著作或其中相关成果的评论:
1.产权会计与财权流研究.湖南社会科学报.2007.5.
2.对财权理论的一个评价—由一场学术争论引起.当代财经.2006.09
3.我国近期财务管理若干理论观点述评.会计研究.2003.06
4.论财务与会计关系,评财权流思想的地位作用.财会通讯.2003.05
5.中国人民大学特别推荐.人民网.2006.01.13
成果引用或被采纳情况
引用著作成果的部分文献(核心期刊总计240篇文献,此处仅列出代表性文献15篇):
1.财务本质的回归:基于财务关系的表述.刘章胜.经济研究导刊.2009.07
2.产权保护、“三域”秩序审计信息真实性.伍中信.会计研究.2007.12
3.最优财权配置论纲.何进日.会计研究.2007.10
4.刍议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财目标.白华.生产力研究.2007.45.独立审计的产权绩效与机制改进.王善平.当代财经.2007.06
6.会计制度变迁的寻租博弈.彭数学.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02
7.生态产权会计:一个理论分析框架.雷新途.财经论丛.2006.03
8.产权价值运动:基于会计对象视角的分析.施先旺.会计研究.2006.06
9.构建和谐社会下的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基于政府审计信息产权视角分析.张立民.审计研究. 2006.02
10.银行监管:防范危机还是促进发展?. 管理世界. 2005.10
11.权益均衡论:关于财务会计目标的思考.周守华.会计研究.2005.10
12.论产权会计观与产权会计变革.郭道扬.会计研究.2004.02
13.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学思考.谭劲松,丘步晖,林静容.会计研究.2000.06
14.财务治理理论初探.衣龙新.财会通讯.2002.10
15.“会计委派制”的四个悖论及应采取的对策.邓春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09
著作相关的应用性研究成果被采纳情况:
1.《企业债转股与减持国有股问题研究》被中央致公党评为“参政议政优秀课题”
2. 《关于高校贷款问题的提案》引起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同志亲笔批示,刘延东国务委员亲自指示教育部领导认真采纳提案意见。
3.其他多个提案被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土资源部等采纳或作为决策参考。
成果获奖情况
本著作或著作中的研究成果获奖情况:
1.2008年 湖南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湖南省委、省政府
2.2003年 致公党中央参政议政课题优秀奖 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
3.2005年 2004年度中国会计学优秀论文一等奖 中国会计学会
4.2002年 2001年度中国会计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中国会计学会
5.2001年 2000年度中国会计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中国会计学会
6.1998年 四川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四川省人民政府
7.2001年 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四川省人民政府
8.1999年 湖南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湖南省委、省政府
9.2002年 湖南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四等奖 湖南省委、省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