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成果奖励 > 评奖成果 > 文章详情
于金富:社会主义经济转轨的马克思主义分析方法
2010-02-27 作者:于金富 来源:sinoss 

  成果名称  社会主义经济转轨的马克思主义分析方法     
  成果类型  论文     
  出版时间  2006,12    
  出版单位  《经济研究》    
 
  成果内容简介
  一、篇章结构、基本观点
  本成果(论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已有转轨分析方法的评析”。其主要观点是:迄今为止,中外经济学家研究社会主义经济转轨的方法大体有五种:一是“激进-渐进”的速度分析方法,二是“目标-指标”的定量分析方法,三是“政治-经济”的关联分析方法,四是“成本-效益”的经济分析方法,五是“过程-绩效”的实证分析方法。这些分析方法可归纳为三种基本分析方法,即机制分析方法、数量分析方法和制度分析方法。它们既有其合理性,同时又存在明显的缺陷。总体上看,己有各种分析方法存在两个共同问题:一是只重视市场机制、改善民生和转轨绩效等现象层面的变化,而没有对经济转轨的实质与根源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与深刻的理论阐述。二是只运用数学方法来分析经济转轨过程的进展及其绩效,有意无意地回避或抹杀经济转轨的政治含义与社会意义。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的 “生产方式-社会结构”马克思主义制度分析方法是研究社会主义经济转轨的科学方法。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变革的科学分析方法”。其主要观点是: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了社会结构的各种形成要素及其内部联系,在此基础之上科学地阐明了社会变革的根源、过程以及研究社会变革的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社会经济结构变革的根本动因,在于其内部的矛盾运动。生产方式及其社会经济结构变革的内容是二重的:一是生产的物质条件即物质生产方式方面发生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所指明的变革,二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与社会关系及其政治制度等方而只能用科学的逻辑分析所指明的变革。因此,对社会经济变革的研究方法也应当是二重的:对于前者可以而且应当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等定量分析的数学方法;而对于后者,则只能运用定性分析的逻辑方法。
  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分析方法对社会主义经济转轨的解释”。其主要观点是:中国经济转轨绝不是单纯的资源配置方式或经济运行机制的转换,而是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全面而深刻的变革。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制度分析方法,我国经济转轨的根本动因在于生产方式与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在矛盾,其主要表现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着生产技术的进步与生产组织的创新,传统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与传统劳动形式阻碍劳动方式的变革和经济体制创新,传统的行政化经济管理制度和平均化分配制度严重地阻碍着我国国民经济市场化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在经济转轨过程中,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变革的机理是:首先,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进行了实现劳动方式、生产形式及其生产的社会形式等方面生产方式的变革;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在管理制度与分配制度等方而进行了社会生产关系的相应变革;最后,在社会经济结构变革的基础上逐步地推进了政治体制改革。对于我国经济转轨的战略目标,应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分析方法,科学地揭示我国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及社会结构变革的客观规律与发展趋势。这就是:全面实现市场化的体制转轨与制度创新,努力构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方式为核心的现代社会主义模式。
  第四部分:“简单结论与主要启示”。其基本观点是:对于社会主义经济转轨的研究,不仅要从其物质生产方式即生产要素投入、生产技术水平以及生产函数与资源配置效率等生产的物质条件方面的变革的单一视角来研究,而且也要从生产要素所有制形式与劳动形式等社会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关系变革的新的视角来进行研究。与此相适应,社会主义经济转轨的研究方法不能局限于定量分析的数学方法,也要重视定性分析的科学方法的应用。就其实质而言,社会主义经济转轨绝不是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运行机制的转换,而是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经济结构与政治结构全面而深刻的变革。

  二、主要创新和学术价值
  本成果主要创新及其学术价值有三个方面:
  (一)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方面,阐明了生产方式范畴的基本涵义和主要内容以及生产力、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生产方式与社会结构变革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析社会主义经济转轨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生产方式-社会结构”的制度分析方法。这对于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生产方式理论以及生产方式与社会形态变革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二)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方法分析社会主义经济转轨方面,本成果提出了新观点:本成果指出了社会主义经济转轨的实质——生产方式与社会结构的变革;剖析了社会主义经济转轨的动因——传统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社会结构的内在矛盾运动及其过程、机理;阐明了社会主义经济转轨的趋势与方向——构造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产方式为核心的现代社会主义模式。这对于科学地解释社会主义经济转轨并在社会主义改革与转轨的实践中运用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三)在转轨分析范式研究方面,本成果总结了中外社会主义经济转轨研究的五种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在分析的着重点、分析的主要内容(转轨的实质、动因与趋势)和分析的方法等方面同马克思主义分析方法进行了整体性的比较分析,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制度分析方法解释社会主义经济转轨的系统观点与主要特征。这对于系统地总结社会主义经济转轨研究范式、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经济转轨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三、研究方法
  一是运用了阐明社会主义经济转轨客观规律的规范分析与分析社会主义经济转轨过程的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二是运用了分析生产方式内部物质生产方式与社会生产方式之间以及社会结构内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内在矛盾的分析方法。
  三是运用了比较分析方法与图表方法,使本成果内容与观点更加明了、更加直观,有利于人们对马克思主义转轨分析方法的理解。

  四、学术影响或社会效益等
  本成果是在国内外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方法来分析与解释社会主义经济转轨的重要尝试和成果,它不仅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07年第3期全文转载、为《 当代经济研究》和《江汉论坛》等重要期刊论文所多次引用,而且为广大研究人员所重视,下载次数达400多次,在我国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

  成果社会反映 
  该成果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07年第3期全文转载。

  成果引用或被采纳情况 
  本成果被引用主要情况:
  1、 邵彦敏:《经济体制转轨的制约因素》,《江汉论坛》2008,1
  2、 许光伟:《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角度再谈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改革开放30年成功实践的理论启示》,《 当代经济研究》2008-10-15。
  3、 许光伟:《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政治经济学分析范式》《江汉论坛》 2008-4-15。
  4、该成果为广大研究人员所重视,下载次数达400多次。

  成果获奖情况 
  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2007年7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