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成果奖励 > 评奖成果 > 文章详情
张文京:弱智儿童个别化教育与教学
2010-02-27 作者:张文京 来源:sinoss 

  成果名称  弱智儿童个别化教育与教学      
  成果类型  著作      
  出版时间  2005年10月     
  出版单位  重庆出版社     
 
  成果内容简介
  1  篇章结构及基本观点
  1.1  篇章结构
  第一章、弱智儿童个别化教育概述  第一节、弱智儿童个别化教育历史探源  第二节、个别化教育及个别化教育计划 第三节、弱智儿童个别化教育的心理学基础 第四节、弱智儿童个别化教育的社会学基础/第二章、课程 第一节、课程概说 第二节、弱智教育课程基础、课程编制与课程类别 第三节、弱智教育课程发展/第三章、教育诊断  第一节、教育诊断概述  第二节、弱智儿童教育诊断基础——观察  第三节、调查访谈/第四章、测验与评量  第一节、测验与评量概说 第二节、标准化智力测验与社会适应能力测验  第三节、认知趋向的动态性评量  第四节、生态导向的评量/第五章、教育诊断与个别化教育计划实作 第一节、弱智儿童教育诊断实作  第二节、个别化教育计划实作  第三节、个别化教育计划执行情况案例分析与教育建议/第六章、教学活动  第一节、教学活动概述  第二节、教学活动设计  第三节、教学活动实施  第四节、教学法与教学策略/第七章、班级管理  第一节、班级管理概述 第二节、班级常规及班级时空管理  第三节、班级人际关系  第四节、班级其他事物管理/第八章、弱智儿童随班就读中的个别化教育与教学  第一节、随班就读的个别化教育概述 第二节、随班就读中的个别化教育诊断 第三节、随班就读中的教育教学调整  第四节、资源教室与资源教师、资源教室方案/参考资料  后记
  本专著各章依理论→模式→实作案例形成基本结构。在做个别化教育的历史介绍后对智障儿童课程贯通发展按阶段有课程基本纲要呈现,教育诊断、测评、以及教育诊断和个别化教育计划实作是本书的重点。有详尽的分析和我们亲历的实作个案,因个别化教学设计与实施非常复杂、内容太多,另有专著详述。本书仅作流程式简介。本书每章后均有“思考与实践”,本书是我们理论思考、实践运作的诸多科研项目成果。本书与《特殊儿童个别化教学设计与实施》《特殊儿童班级管理》等专著是姊妹篇。
  2  基本观点
  1.2.1  专著背景与思路
  国际社会将个别化教育与教学作为特殊教育的原则、方法更是法律,我国举办着世界最大的特殊教育“为每一个特殊需求儿童提供个别化教育服务”已成为我国特教的共识。我国特殊教育近年来已有较大的量的发展,但特殊需求人群更有向特殊教育要品质、要服务的需求和权利。提供满足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需求的服务,已成为特殊教育的责任和必然选择。为使个别化教育服务教育现实,我们用16年时间在我们任教的师范大学创办了招收3——16岁发展性障碍儿童的实验学校作为教学基地、实验基地、实习基地,同时开办高等特殊教育专业。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一开始就从儿童实验校来,到大学生、研究生课程里去,儿童实验校的个别化教育实作与大学生课堂的个别化教育理论学习一直一一对应,我们秉持以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需求为核心,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理论研究→模式建立→实践运作的研究思路,经理论—实践的螺旋式反复上升而形成了本专著。
  1.2.2  个别化教育涉及的基本观点
  个别化教育的意义在于对儿童个性的尊重,变教材、教师中心为以儿童为中心、真切关心每个儿童个性发展的新教育,个别化教育针对每个儿童个体通过个别化教育计划拟定与实施来完成,个别化教育通过教育诊断、评量、建立在对个体全面系统科学的基础上,充分理解每个儿童,允许按各自学习速度与学习风格前进,具务实的操作性,将尊重落实于有效性上的真教育。
  个别化教育关心特殊儿童心理需求,依循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其一:从特殊儿童与一般儿童身心发展的共同性出发,将教育起点与终点定位在人,消除对他们的低估、简约化与误解,建立与他们的相知相交上,共同性是特殊教育基本定位。其二:在共同性的基础上,有对特殊儿童全人的认识,特殊儿童是共性与个性整合的全人,是身心整合,心物合一,知行合一的整合体,又是障碍与潜能并存,既看到障碍又看到潜能的全人,是阶段性教育与系统化生涯发展交织的全人,其三:有对特殊儿童特殊性的关注,特殊儿童群体与普通儿童群体间的差异,特殊儿童群体间多障别的差异,同障别个体与个体间的差异,特殊儿童个体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每个特殊儿童不相同的家庭、学校、社区环境形成的千差万别的个性心理特征与需求奠定了个别化教育的心理学基础。
  个别化教育考虑社会的需要,其一:人类社会进程中,对特殊需求人群从消灭—忽视—救济—接纳—平等,都会刻着人类走过的轨迹,是人类进步的明证,13亿人口的中国,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当下,面对障碍同胞的回答是:平等、参与。同时常态的良性运行的和谐社会是强弱共存是所谓正常人与障碍同胞相互帮助、共享、共尊重的社会。这是和谐、健全社会应具备的价值观,其二:教育提倡公正与公平,个别化教育的实施及有效性服务体现了教育的真平等。其三:常态社会建构引发了常态教育模式,而有融合教育观念,即特殊儿童融入普通学校,普通班,大家是兄弟姐妹是朋友、同学、共成长、共促进、相尊重、相互欣赏,融合教育成为现代化学校建设的重要标尺带来全新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是创新性学校机制的生长点。其四:支持与支持系统建构的观念与实作,在美国智能障碍协会2002年新定义中,强调支持的主要核心地位,为提升特殊儿童及家庭生活品质、超越障碍,促进其过上更独立、统合具生产力的生活而提供介入式,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该系统分自然支持系统,跨专业系统和自我支持系统,支持系统力图经客观支持促主观发展,支持期望受支持者获得成功,获得自立、自强的信心,使提供支持者在支持过程中成长,并建设支持型社区。
 
  2  主要创新和学术价值
  主要表现在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的理论创新、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教学模式建立与方法研究、特殊儿童个别化实践与运用研究三方面。
  2.1  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创新理论与研究方面
  从个别化教育的历史研究及相关法规制定,并有相关的心理与教育理论支持,在继承传统理论的同时,从特殊儿童心理需求,社会需求角度,本专著着重从共性、个性观、全人观、从社会平等观,到教育的公正、公平与尊重,运用生态观而引出融合教育观,支持协助观和自我引导,追求生活品质等特殊教育观对个别化教育的支持,揭示了特殊儿童教育的规律,形成个别化教育的结构系统,呈现关键性概念原理与环节,提炼出新的个别化理论模型和方法并对其理论和实践的使用行为有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丰富且完善了个别化教育理论和方法论体系。
  2.2  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创新模式建立与方法研究方面
  我国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理论对实践指导不够,实践的归纳总结提炼缺乏。搭建理论到实践的桥梁,建立个别化教育模式,成为本专著突出的特点。个别化教育模式(IEP)从两维度着手,一是IEP全流程模式研究,从个别化教育课程、教育诊断评量、个案会召开、拟定IEP计划、设计实施完成了全流程建设,对教育过程全覆盖,是首尾相接的环环相扣的个别化教育行动指南,依全流程模式运作,确保个别化教育教学系统科学、有效,本研究还有针对每一阶段,每一步骤的模式研究,如:教育诊断评量模式,个别化教育计划拟定模式,教学活动设计模式,这些主要步骤模式深入个别化教育关键环节,保证高品质个别化教育服务,本专著的IEP核心模式必然进入家庭教育模式、学校教育模式、社区教育模式、多学科团队建设模式,融合教育模式等重要模式建设中成为极其重要组成部分。
  2.3  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创新性实践与运用研究方面
  这是本研究、本专著孜孜以求的信念与行动,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研究存在论文多,解决问题少,运用少的遗憾,一线教师存在仅为教育执行者,多凭工作经验,缺少方向感,专业成长慢的现实,教育理论实践两支队伍分隔,直接影响服务品质。本专著力图有所突破,走一条特教个别化理论与实践交融的新路,如前1.2.1所述,我们建立一校(特殊儿童实验学校)一室(市级重点实验室)一学院(西部唯一特殊教育学院)是我们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保障平台又是研究成果推广平台,此研究格局在全国同类研究中独具特色,本专著理论下均有模式建立,且在个别化教育关键性章节如课程、教育诊断、测验评量、个别化教育计划里有我们亲历的实作案例和个案呈示,这些实践的范例性,解个别化教育实践的急需,具借鉴指导作用,且易于学习推广。

  3  学术影响或社会效益
  本专著以当代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并对国际特殊教育的新观念新趋势吸纳、融汇、凝练出了经我们思考、领悟并实践的,反映个别化教育与教学核心的关键理论,并形成了特殊儿童个别化理论体系。由于本专著建立在长期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互动的整合研究上,促进了以科研带教学的模式,在特殊教育理论界、特殊儿童临床界独树一帜,很具影响力,对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对普通教育因材施教“为了每一个孩子”,对正开展的融合教育提供了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启示。本专著详尽论述、分析的个别化教育全流程,对教育教学的全覆盖,多源于我们亲历的科研成果及案例,推动了我国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实质性运作,为广大一线学校采纳。该专著现进入特教专业大学生、研究生课堂成为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或参考用书。本专著的理论与模式及实践正参与我国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课程编写。本书受到专家及一线教师和学校的好评,并带动了许多一线学校的相关行动研究。该专著用于特教专业大学生、研究生教育,成为日后工作中的重要专业竞争力。以本专著为核心的“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教学”成为2007年重庆市高校市级精品课程,本专著衍生的“弱智儿童适应性功能教育课程与实践”于2005年获重庆市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7、2008年公开出版《特殊儿童班级管理》及《特殊儿童个别化教学设计与实施》等专著是姐妹篇,建构了个别化教育理论与实践整合体系,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与教学正通过专著文本群推广、运用,影响着我国特殊教育的服务品质的提升。

  成果社会反映 
  2007年评为重庆市高校市级精品课程,获得使用单位,专家好评(见附件)
  成都市郫县特殊教育中心(2008.2)、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2008.4)、新津一小(2008.4)、选为进修教材
  多位专家为本著作作评: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院长(2001.8)、华东师范大学 张福娟 马红英(2004.11)、辽宁师范大学 张宁生 (2004.11)

  成果获奖情况 
  《弱智儿童个别化教育与教学》衍生的《弱智儿童适应性功能教育课程与实践》2005年获重庆市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