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体育锻炼行为坚持机制——理论探索、测量工具和实证研究
成果类型 著作类
出版时间 2007年12月
出版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成果内容简介
从1985年开始,中国进行了4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调查显示,最近二十年,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在持续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忽视了应有的体育锻炼。“长此下去,则民族虚弱,国缺可用之材,军无可用之兵”,这个关系到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关注。在国内外的健康促进项目、体育教育和相关研究中都发现“体育锻炼参与容易,坚持难”,缺乏运动是一项影响到世界所有地区大量人民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针对这个问题,这本著作的研究目的是系统解释锻炼者继续坚持或退出体育锻炼的原因和机理,回答①什么因素决定锻炼者继续坚持或退出体育锻炼?②这些因素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途径影响锻炼者的锻炼坚持行为?
1.篇章结构、基本观点
本书共分八章,是根据理论发展的逻辑过程来安排的研究内容。
第一章:体育锻炼行为研究评述。主要是回顾了锻炼行为研究的学术动态,找到锻炼行为坚持研究领域的前沿。重点评介了运动承诺理论模型,描绘本书创新的基础和起点,并结合相关行为理论提出了锻炼坚持行为分析框架。
第二章:研究设计。介绍了本项研究总的设计。主要提出研究问题“影响锻炼行为坚持的因素及作用机制”;明确研究目标:借鉴运动承诺理论和相关的行为理论,构建锻炼坚持机制模型。
第三章:锻炼承诺模型。本章借鉴美国运动心理学家Scanlan等提出的运动承诺理论,构建了锻炼承诺理论模型;并用实证数据检验了理论模型进行跨样本和跨文化效度。
第四章:锻炼承诺模型的扩展和修订。本章结合运动承诺理论模型和相关文献,通过质性研究方法,归纳总结出15个影响锻炼承诺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锻炼坚持机制解释结构模型。本章采用系统工程的研究方法建立了锻炼坚持机制解释结构模型,分析了个体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通过心理决策机制对坚持锻炼行为产生影响的作用过程。
第六章:锻炼坚持相关要素的测量工具。本章发展了结构模型17个要素的测量指标体系,实证表明各部分测量模型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标准。
第七章:锻炼坚持机制的实证检验。本章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检验和评价了理论模型三个方面的内容:⑴锻炼坚持机制结构模型与数据的拟合情况;⑵锻炼坚持机制结构模型的构想概念之间的假设关系是否成立;⑶锻炼坚持机制结构模型多大程度上解释和预测大学生身体锻炼坚持行为和心理承诺,以及起较大影响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第八章:研究总结及展望。本章对整个研究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进行总结;在研究结论和发现的基础上,对全民健身、学校体育和体育产业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同时,提出了锻炼坚持机制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和方向。
2.主要创新和学术价值
【主要创新】
第一、建立并验证锻炼承诺模型。前期探索性研究将针对西方专业运动员运动参与的运动承诺理论模型应用到中国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情景,构建了锻炼承诺和5个预测变量的中文版量表(锻炼乐趣、个人投入、参与机会、社会约束和参与选择)。这一应用研究包含从西方文化到中国,从运动员到普通大学生,从竞技运动到体育锻炼三个角度的转变。
第二、锻炼承诺前因变量的扩展。本书在运动承诺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11个新的变量──5个来自相关文献的变量(社会支持、锻炼条件、锻炼动机、自我效能、个性特征)和6个访谈归纳出的新变量(锻炼效果、运动风险、运动能力、休闲时间、锻炼氛围和制度约束)。通过较系统地研究锻炼承诺的影响因素,弥补了运动承诺理论对承诺前因变量表达的不足。
第三、构建并验证锻炼坚持机制模型。现有文献没有提出锻炼承诺形成机制和锻炼坚持干预机制。本书基于锻炼承诺视角,构建了一个5层次17个要素的锻炼坚持机制结构模型,模型简化层次路径是:社会环境→个体→认知决策→承诺→行为。该模型揭示了锻炼承诺形成的心理机制:锻炼承诺是通过动机定向、效果评价、行为可能性预测三个认知决策过程产生的决策结果;并表达了个体认知到的社会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作为决策变量,通过认知决策过程对锻炼坚持行为的作用机制,反映出锻炼行为的干预途径。在大学生体育锻炼情景下的实证研究支持了锻炼坚持机制模型。实证研究还发现:在影响锻炼承诺的三个心理决策过程变量中,锻炼效果评价的决定作用最大;在个体认知到的外部影响因素中,个人投入、运动能力、参与机会、社会支持、锻炼条件和锻炼氛围作为心理决策前因变量对锻炼坚持行为具有促进和加强的作用,而参与选择、运动风险、社会约束和制度约束表现出较大的负面影响。
第四、发展锻炼坚持相关要素的测量模型。国内非常缺乏相关的本土化量表,本项研究为检验锻炼坚持机制模型,通过翻译修订得到《身体活动动机测量》中文版量表、《锻炼自我效能量表》中文版;对前期研究得到的锻炼承诺6个分量表进行了再次修订;并新构建了9个变量的量表(锻炼坚持、锻炼效果、运动风险、运动能力、社会支持、锻炼条件、休闲时间、锻炼氛围和制度约束)。实证分析表明这些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这些量表研究不仅为验证锻炼坚持机制模型奠定了基础,而且有利于我国终身体育研究突破思辨研究的局限。
【学术价值】
在理论上,锻炼坚持和锻炼承诺是国际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但现有文献没有提出锻炼承诺形成机制和锻炼坚持干预机制。研究成果发展了国际运动心理学前沿理论,提出并实证了具有原创性的“锻炼坚持机制结构模型”和“体育行为认知决策模型”,识别了体育行为的心理决策过程和决策变量,为体育行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减小我国在锻炼行为和心理研究方面与国际上的差距。
在方法上,国内关于终身体育的研究,由于缺乏恰当的测量工具,始终停滞在定性思辨的研究阶段。研究成果发展的测量模型和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为相关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测量工具,有利于缓解国内非常缺乏本土化的体育行为心理测量工具的局面,促进我国体育行为研究进一步由“定性讨论”向“定量分析”转化。
3.研究方法
本项研究采用的技术路线是:验证→理论重构→再验证,即检验和借鉴运动承诺理论相关的理论构想概念,引入影响锻炼坚持和锻炼承诺的新变量,重新构建锻炼坚持机制理论模型。
在研究的各阶段,根据具体的研究目标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①在研究的探索阶段,采用文献研究追踪研究前沿,通过理论逻辑分析得到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应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检验作为研究起点的运动承诺理论;②在理论模型的构建阶段,采用个人深度访谈和修改后的Scanlan协作访谈法(组访和问卷结合)来全面了解体育锻炼坚持的影响因素,形成初步的理论构想概念,然后,通过系统工程的解释结构模型法重新构建理论结构模型;③在理论模型实证阶段,应用心理测量、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检验新构建的理论模型。在本书各章节所用到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信度和效度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构方程分析,这些统计方法通过SPSS 11.0 和 LISREL 8.53 软件来实现。
4.学术影响或社会效益
研究成果结合经典的和最新的行为理论,构建了体育锻炼坚持机制模和体育行为认知决策分析框架,有利于形成锻炼行为研究的理论体系。从理论的角度,在大学生研究中获得的研究成果可以推广到其他人群,进行具体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认知决策理论研究框架也可以推广到其他行为研究和干预中,例如大学生上网行为,解决大学生网络沉迷现象。
研究成果系统地解释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对体育锻炼行为坚持的影响机制,可以为管理全民健身、发展体育产业和终身体育教育提供理论参考。可以根据研究成果更有针对性地制订管理政策和设计教育方法,实施教育干预,有效地培养青年一代的健康生活方式,促进自觉参与和坚持身体锻炼,解决“青少年缺乏体育锻炼”的实际问题,找到解决锻炼退出的办法,进而推动青少年人群身心素质和健康持续发展。
成果社会反映
著作的主要章节在体育类CSSCI期刊发表情况(附件1)如下:
[1] 著作第七章(117-139页)内容,基于运动承诺视角的锻炼坚持机制研究, 体育科学, 2006,26(12):48-55.
[2] 著作第六章第二节(97-99页)内容,锻炼动机量表(MPAM-R)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中国体育科技, 2006,42(2):52-54.
[3] 著作第六章第二、四节(97-114页)内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中国体育科技,2008,44(4): 135-138+143.
[4] 著作第六章第二节(99-101页),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自评量表(EEI)的编制和信效度检验,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0):1404-1406.
[5] 著作第三章第四节(47-50页)内容,运动承诺和锻炼条件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1): 1483-1484+1510.
[6] 著作第三章(35-45页)内容,大学生体育锻炼情景下运动承诺理论模型的检验,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 29(5): 623-625.
[7] 著作第五章(35-45页)内容,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锻炼坚持机制分析,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 24(6), 117-122.
[8] 著作第一章第二节(5-9页)内容,运动承诺理论及相关研究综述,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7,41(1): 51- 54.
上述论文均被CSSC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附件2)。
成果引用或被采纳情况
【引用情况】(详细引用文献目录见附件3)
因著作于2007年年底出版和论文发表存在一个时间周期,直接引用著作的论文在中国期刊网上目前查到4篇。
引用本研究成果(著作内容发表的论文)的文献共31篇,其中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找到3条,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找到6条,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找到22条。
【学术交流】(附件4)
[1] 著作第六章第二、四节(97-114页)内容,2008年8月,奥林匹克科学大会(2008 ICSEMIS),THE EXERCISE INTRINSIC MOTIVATIONS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S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2] 著作第三章第四节(45-47页)内容,2008年8月,奥林匹克科学大会(2008 ICSEMIS),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WO STRUCTURAL MODELS OF SPORT COMMITMENT IN THE CONTEXT OF EXERCISE。
[3] 著作第七章(117-139页)内容,2006年11月,体育科学青年学者(博士)论坛,基于运动承诺视角的锻炼坚持机制研究。
[4] 著作第三章第四节(47-50页)内容,2005年7月,第十五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运动承诺和锻炼条件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5] 著作第六章第二节(99-101页),2008年7月,全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训练研讨会,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自评量表(EEI)的编制和信效度检验。
成果获奖情况
[1] 著作第三章第四节(47-50页)内容“运动承诺和锻炼条件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获第十五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二等奖。
[2] 著作第六章第二节(99-101页)内容“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自评量表的编制和信效度检验”获2008全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训练研讨会二等奖。
(附件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