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高校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理论探索
成果类型 论文类
出版时间 2007.12
出版单位 教育研究
成果内容简介
一、篇章结构、基本观点
(一)篇章结构:
《高校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理论探索》全文分为三大部分,结构如下:
1.高校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形式
(1)劳动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2)知识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3)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4)资本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5)管理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6)信息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2.高校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作用
(1)有利于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
(2)有利于高校资源的优化配置
(3)有利于确立高校各种合法非劳动收入在分配中的地位
(4)有利于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下的收入分配差距
3.高校贯彻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对策
(1)提高对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思想认识
(2)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
(3)建立以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为主导的多元化收入分配模式
(4)优化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环境
(二)基本观点: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就是根据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信息等要素的投入情况、产出数量及能力因素的体现程度获取一定的工资、股息、红利、地租等投资收益。高校虽然不是最终物质产品的生产部门,但却是研究科学技术、创造知识和传播知识的场所。由此就决定了高校教育活动的产品对社会的贡献具有与其他部门不同的特点,故在分配上更应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我国高等学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确立各种合法非劳动收入的地位,缩小效率与公平关系下的收入分配差距。在高校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改革,必须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完善机制,建立以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为主导的多元化收益分配的模式,优化实施的内外环境。
二、主要创新与学术价值
(一)在国内较早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视角探讨我国高等学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研究认为高校是研究科学技术、创造知识和传播知识的场所,高校教育活动的产品对社会的贡献具有与其他部门不同的特点,应该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二)在对高校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重要意义认识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实际,探索了高校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相关对策,认为高校实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稳定人才和吸引高层次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当前,要进一步提高对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思想认识;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建立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和以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加强成本核算为内容的人力资源配置管理机制;建立以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为主导的多元化收入分配模式;优化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环境。研究认为,把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结合起来,保护高校合法的非劳动要素的收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管理、信息等生产要素参与高校收益分配,逐步建立符合高校特点的、有利于留住人才和人尽其才、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政策。同时,要关注和参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树立新的保障观念,积极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将激励与约束结合,当期分配与延期分配相结合,真正从制度和政策上保证各类人才得到与他们的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报酬,增强高校自身的活力,促进高校人才战略的实施。这种思想,对进一步丰富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理论具有一定推动作用,对于中国高等学校深化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无疑具有启发和借鉴作用。
三、研究方法
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对高等学校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进行跨学科研究,用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研究高校的收入分配问题,探讨高校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作用、形式和思路,为进一步深化新形势下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做了有益探索。
四、学术影响与社会效益
(一)学术影响:
1.研究前瞻性提出,高校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利于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有利于高校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确立高校各种合法非劳动收入在分配中的地位;有利于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下的收入分配差距,认为高校是全国各行业中的一个领域,高校之间发展不平衡,高校内部情况也有差异。因此,把握对效率与公平二者关系的正确理解,应当成为高校进行分配制度安排和机制模式选择的基本原则。这一观点和结论,得到了学者们的较大关注。截至2009年4月18日,本文已被下载106次,并被部分专业网站转载;与此相关的研究成果“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扎实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进中层干部聘任工作 着力提高管理队伍素质”被下载182次。
2.把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思想引入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深入探索了高校中的劳动要素、资本要素、技术要素、知识要素、信息要素、管理要素的贡献方式及其获得收益分配的的形式。这些理论探讨,对深化高校管理,繁荣教育管理学理论具有积极作用。
(二)社会效益:
本文对深化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具有借鉴价值。人事制度是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核心,而收入分配制度因涉及每个人的利益在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中具有特殊地位。论文突破传统的按劳分配的思想,把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观点渗透于陕西师范大学相关收入分配制度之中,在陕西师范大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实施激励机制,扩大按能力业绩分配的比例,真正体现按岗位分配、按任务分配、按业绩分配、按贡献分配。实施一流业绩、一流贡献、一流分配。这些做法对其他兄弟院校人事制度改革具有借鉴价值。
成果社会反映
《高校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理论探索》发表后,与此相关的研究成果“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扎实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进中层干部聘任工作 着力提高管理队伍素质”又相继在《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第23期和2008年第7期发表。截至2009年4月18日,已被下载182次。
成果引用或被采纳情况
《高校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理论探索》一文中的思想已被用于陕西师范大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中。截至2009年4月18日,文章被下载106次,并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网等专业网站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