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成果奖励 > 评奖成果 > 文章详情
毕华林:走向生本的教科书设计
2010-02-27 作者:毕华林 来源:sinoss 

  成果名称  走向生本的教科书设计    
  成果类型  著作类      
  出版时间  2006年12月     
  出版单位  山东教育出版社     
 
  成果内容简介
  本成果是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资助下完成的一部系统研究教科书设计的论著。其核心观点是:当代教科书的设计应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全书以中学化学教科书设计为例,分析了生本教科书的基本特征、结构与功能,阐述了生本教科书设计的理论基础,构建了生本教科书设计的理论模型和设计策略,并结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设计,具体阐明了走向生本的化学教科书设计策略。全书共包括七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引言,教科书设计走向生本。首先从历史发展的视角对教科书的概念进行了阐释,并对基于我国现状的教科书设计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说明,指出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即走向“生本”是当代教科书设计的必然转型。
  第一章,教科书设计的历史与现实。通过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化学教科书设计取向的历史分析,揭示了从“知识中心”向“素质发展”转变,是国内外教科书设计发展的共同趋势;另外,通过对当代中学生课程设计取向的调查,发现学生头脑中的课程设计取向是多元化的,但“人本取向”显著高于其他取向,居于首位。从而更深刻地阐明了本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章,生本教科书的特征与功能。首先在界定生本教科书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本教科书应具备的基本特征;然后,具体阐述了生本教科书的构成要素和基本结构;最后,论述了生本教科书在教学过程中的性质和功能,指出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是生本教科书的根本功能,它是引发和促进师生、生生进行主动“对话”的文本。
  第三章,生本教科书设计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吸收相关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论述了建构主义理论、发展心理学理论和STS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教科书设计的启示,从而为生本教科书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思维框架。
  第四章,生本教科书设计的理念与策略。首先阐明了生本教科书的设计理念,明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内涵及其实施途径;然后,构建了生本教科书的设计模型,指出生本教科书的设计包括教科书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内容的组织和内容的呈现四个要素;最后,从教科书内容呈现的角度重点阐述了生本教科书设计的具体策略和方法。
  第五章,走向生本的化学教科书设计。本章主要从实践的角度,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设计为例,具体阐述了教科书设计如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首先,全面论述了化学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然后重点分析了走向生本的化学教科书设计的基本策略;最后通过对“鲁教版”化学教科书设计这一具体案例的分析,生动地展示了生本教科书设计的过程和特点。
  余论,从静态设计走向动态生成。强调生本教科书的设计是一个在实践、反馈、修正基础上不断往复递进的、动态的开放系统,只有全面提高教师的教科书素养,以生本为宗旨设计的教科书才能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功能。
  总括而言,全书是对现代教科书从设计理念到设计实践的深度探研,其观点鲜明,内容丰富,具有创新性,对于教科书的编写和教学实践活动均有指导作用。
  首先,全书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理论基础先进扎实,阐释精要、深刻,表现出一定的独到见解。书中对生本教科书的特征、功能,生本教科书设计的理论基础、设计模型和设计策略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特别是关于生本教科书目标制定和内容选择、组织、呈现,以及生本教科书的设计策略等问题的论述具有创新性,弥补了我国传统教科书设计理论的某些缺陷,对于我国课程和教学理论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其次,在研究方法上,作者不仅重视教科书设计理论的创新,而且注重实践研究,尤其在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上做出了巨大努力,从过去的纯分析描述性的研究转为致力于基于某种理念的实践研究,从而拓展了教科书研究的视角和范式,成为一突出亮点。作者曾多次参加教科书的编写工作,并主编了“鲁教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对教科书编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着深刻的理解、感受和丰富的经验。可以说,本书是集中体现作者多年扎实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一项重要成果。
  第三,该书不仅从理论上阐明了生本教科书设计的理念、模型和策略,而且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设计为例,具体阐述了教科书设计如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为生本教科书的设计提供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互印证、相互作用的范例,在教科书设计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应用价值。书中在论述生本教科书设计思路、策略过程中论及的许多内容,如科学探究学习、学习情境设计、化学思维方式的形成、基本观念的建构等,对一线中学教师的教学实践也具有启迪和指导作用。
  本书出版后,得到了专家学者和教师的广泛关注。山东师范大学原教育系主任、课程与教学论专家刘继武教授在《教育研究》杂志发表书评《现代教科书设计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探索》,认为该书“理论:精要深刻;结合:逐步达成;功用:惠及多方;余论:余味无穷。在现代教科书设计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国家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磊教授在全国化学教育类权威期刊《化学教育》杂志撰文《对化学教科书从设计理念到设计实践的深度探研》,称“该书观点鲜明顺应大趋势,内容丰富凸现实践性,基于改革经验又具有创新性,对于教科书的编制和教学实践活动均有指导作用,对化学课程和教学理论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该成果于2007年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2008年获第二十二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成果社会反映 
  1.刘继武,现代教科书设计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探索——读《走向生本的教科书设计》,教育研究,2007年第8期
  2.王  磊,对化学教科书从设计理念到设计实践的深度探研——评《走向生本的教科书设计》,化学教育,2007年第11期

  成果引用或被采纳情况 
  该成果的部分内容分别发表于《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11期)、《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9期)、《化学教育》(2004年6期;2007年5期;2007年10期)、《化学教学》(2003年9期;2004年10期)、《山东师大学报(社科版)》(2006年1期)等核心期刊上。其中的2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学化学教与学》(2004年3期;2004年12期)全文复印。

  成果获奖情况
  山东省社科联,第22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8年
  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2007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