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祥:《金融指数产品创新及其风险控制研究》
2010-02-25
作者:徐国祥
来源:sinoss
成果名称 金融指数产品创新及其风险控制研究
成果类型 著作
出版时间 2005年5月
出版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成果内容简介
1、篇章结构、基本观点
本著作共分六章。第一章,股票价格指数。本章首先研究了国际四大股票价格指数体系(Dow Jones股价指数、S&P股价指数、MSCI股价指数和FTSE股价指数)和其他著名股价指数,总结了其编制特点和趋势。然后介绍了我国证券市场股票价格指数(上证指数系列、深证指数系列和其他指数)的编制。最后本章实证编制了全国统一综合指数、全国100、200、300和500成分股指数,并对各成分股指数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研究,以作为我国股价指数产品创新的标的物。
第二章,债券价格指数。本章首先阐述了我国编制债券价格的意义。然后本章对国际上著名的债券指数系列(主要包括美林(Merrill Lynch)债券指数、JP摩根(JP Morgan)债券指数、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债券指数、所罗门史密斯邦尼(Salomon Smith Barney)债券指数、Dow Jones公司债券指数、MSCI债券指数和HSBC债券指数等)的编制方法和特点进行了逐一的剖析,并总结了其编制共性。最后编制了我国证券市场债券价格指数,并进行了实证分析。此研究成果已作为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上证债券指数的重要依据。
第三章,证券投资基金价格指数。第三章阐述了编制证券投资基金价格指数的意义,研究了证券投资基金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和调整方法,并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指数进行了实证分析。
第四章,国际市场金融指数产品创新评析。本章研究了国际金融指数产品的基本机理和类别,对各种类型的指数产品(如指数期货、指数期权、指数权证、指数存托凭证、指数债券和指数存款等)进行了一般性分析,并研究了国际证券市场指数产品的结构特征、创新经验以及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为我国指数产品创新进行了经验准备和铺垫。
第五章,我国股价指数产品创新的可行性分析与策略研究。本著作首先从政策环境、法律环境、技术环境和市场环境等多个角度,首次全面分析了我国指数产品创新的可行性。然后,本著作又对我国指数产品创新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
第六章,我国股价指数产品创新及其风险控制。第一节,我国股价指数期货产品设计及其风险控制。本著作详细设计了我国股价指数期货的合约规格、交易风险控制条款以及交易方式。第二节我国股价指数期权产品设计及其风险控制。在我国指数产品创新策略的基本框架下,本著作首次详细设计了我国股价指数期权的合约规格、交易风险控制条款以及交易方式。指数期权推出时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与指数期货有很大差异,而这一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指数期货的存在,证券市场结构已经有所不同;二是现货市场经过进一步的发展,市场规模、波动性等诸多方面也已经有所不同。因此本著作对指数期权产品设计的研究方法也有所区别,其主要方法是对比研究国际上同一标的指数的期货产品与期权产品的特征,从中发现指数期权合约的共性,并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进行指数期权产品设计。
2.主要创新和学术价值
(1)本著作确定出适合我国证券市场的指数创新产品合约规格并提出风险控制措施,研究了如何从技术上量化风险并从制度上控制风险,弥补了国内在股票指数产品创新研究中缺乏系统性研究的空白。研究所提出的股票指数创新产品的可操作性建议,可以作为交易和中国证监会等证券监管部门制定决策的重要依据。
(2)本著作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统计指数编制的理论和方法,丰富了我国统计指数理论和应用的宝库,拓展了统计定量分析方法在金融行业的应用领域。其研究成果可充实到我国统计以及金融统计的教材中。
(3)本著作首次系统研究了国际证券市场指数产品创新的发展趋势,研究了国际证券市场指数产品的基本机理和类别,对各种类型的指数产品(如指数期货、指数期权、指数权证、指数存托凭证、指数债券和指数存款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并研究了国际证券市场指数产品的结构特征、创新经验以及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为我国指数产品创新进行了经验准备和铺垫。
(4)本著作首次从政策环境、法律环境、技术环境和市场环境等多个角度,全面分析了我国指数产品创新的可行性。
(5)本著作对我国指数产品创新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这是本课题的一大建树。
(6)本著作提出了创新产品标的指数编制应客观真实、易于复制、不易操纵和比较稳定等总体原则,以及成分股选择的基本原则与选择方法,并认为指数计算应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方法,以流通市值或调整流通市值为权数,此外指数基期确定为1999年12月30日,基期点数为1000点,成分股资格每半年审查一次。在这些编制原则的基础上,课题实证编制了全国统一综合指数、全国100、200、300和500成分股指数,并对各成分股指数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研究,并将创新标的确定为全国300成分股指数。
(7)本著作详细设计了我国股价指数期货的合约规格、交易风险控制条款以及交易方式,这些研究都具有新意和可操作性。在我国指数产品创新策略的基本框架下,本著作首次详细设计了我国股价指数期权的合约规格、交易风险控制条款以及交易方式,具有创新性,也是本著作的建树之一。
3.研究方法
本著作在研究方法上,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在定性研究方面,本著作遍历了欧美等发达市场以及亚洲等新兴市场的主要指数创新产品的产品设计和风险控制方法,采用归纳法总结其共性与个性,作为我国指数编制及其产品创新的镜鉴;在指数期权产品设计中又采用了对比研究的方法。在定量研究方面,本著作采用了事件研究法、VaR方法、EWMA方法、极值理论、GARCH模型、最小方差模型、均值方差模型、CAPM模型等。
4.学术影响或社会效益等
(1)《证券指数体系及其应用研究》2002年6月获国家统计局第六届全国统计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主要为本著作第一、二、三章有关内容。
(2)《债券指数编制研究》2004年7月获国家统计局第七届全国统计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主要为本著作第二章有关内容。
(3)《全国统一股价指数编制研究—指数期货标的物选择实证分析》2002年9月获上海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主要为本著作第一章中第三节有关内容。
(4)《我国指数期货保证金水平设定方法及其实证研究—极值理论的应用》2006年8月获国家统计局第八届全国统计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主要为本著作第六章中第一节有关内容。
(5)本著作在撰写过程中已发表了一些阶段性研究成果,在全国权威学术刊物《统计研究》上发表了《指数期货套期保值实证研究——以香港恒生指数期货为例》、《指数期货合约定价模型及其实证研究——对恒生指数期货合约定价的实证分析》、《我国证券市场债券指数编制及其实证研究》、《我国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测定及其实证研究》、《基金价格指数研究》、《国债价格指数研究》、《金融价格指数体系三维一体研究》和《上海证券市场股价指数析评》等论文8篇,在《财经研究》上发表了《我国指数期货保证金水平设定方法及其实证研究—极值理论的应用》,在《上海财经大学学报》上发表了《我国证券市场指数产品创新研究》。
(6)本著作得到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金融指数产品创新及其风险控制研究”、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我国指数期货合约模式定量研究”的资助。
(7)本著作中的“债券指数编制研究”和“指数产品创新研究”成果得到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采纳。
(8)据新华社2008年6月3日报道,新一届指数专家委员会由国内外指数编制、指数化投资、市场研究的专家和知名学者组成,其中海外委员4人,境内委员5人。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统计研究中心主任、统计学系徐国祥教授连任上海证券交易所以及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共同出资的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指数专家委员会委员,作为我国高等院校唯一出任的指数专家委员,徐国祥教授为上证指数和中证指数体系的建立,沪深300指数期货标的物的推出,以及指数业务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成果社会反映
本著作在撰写过程中已发表了一些阶段性研究成果,在全国权威学术刊物《统计研究》上发表了《指数期货套期保值实证研究——以香港恒生指数期货为例》、《指数期货合约定价模型及其实证研究——对恒生指数期货合约定价的实证分析》、《我国证券市场债券指数编制及其实证研究》、《我国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测定及其实证研究》、《基金价格指数研究》、《国债价格指数研究》、《金融价格指数体系三维一体研究》和《上海证券市场股价指数析评》等论文8篇,在《财经研究》上发表了《我国指数期货保证金水平设定方法及其实证研究—极值理论的应用》,在《上海财经大学学报》上发表了《我国证券市场指数产品创新研究》。
成果引用或被采纳情况
1、本著作得到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金融指数产品创新及其风险控制研究”、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我国指数期货合约模式定量研究”的资助。
2、本著作中的“债券指数编制研究”和“指数产品创新研究”成果得到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采纳。
3、据新华社2008年6月3日报道,新一届指数专家委员会由国内外指数编制、指数化投资、市场研究的专家和知名学者组成,其中海外委员4人,境内委员5人。上海财经大学徐国祥教授连任上海证券交易所以及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共同出资的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指数专家委员会委员,作为我国高等院校唯一出任的指数专家委员,徐国祥教授为上证指数和中证指数体系的建立,沪深300指数标的物的推出,以及指数业务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4、《统计研究》学术期刊2008年第9期发表的“《统计研究》(2000-2007)影响力研究”一文中,按总被引频次、被优秀硕士论文、博士论文、期刊论文引用频次排名,徐国祥教授排名第一,获《统计研究》(2000-2007年)最具影响力的作者。相关研究成果共计被引用72次。
成果获奖情况
1、《证券指数体系及其应用研究》2002年6月获国家统计局第六届全国统计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主要为本著作第一、二、三章有关内容。
2、《债券指数编制研究》2004年7月获国家统计局第七届全国统计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主要为本著作第二章有关内容。
3、《全国统一股价指数编制研究—指数期货标的物选择实证分析》2002年9月获上海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主要为本著作第一章中第三节有关内容。
4、《我国指数期货保证金水平设定方法及其实证研究—极值理论的应用》2006年8月获国家统计局第八届全国统计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主要为本著作第六章中第一节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