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社会 > 文章详情
生态整体论:生态文明建设最根本的哲学理念
2010-02-22 作者:王正平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建设生态文明,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整体论是当代环境哲学对生态文明建设最直接、最重要的智力支持。为此,首先应认识生态整体论的合理性,大力宣传和牢固树立生态整体论的科学世界观。
  生态整体论或生态整体主义理论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现代生态学科学认识发展背景。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彼此之间以及整体与其环境之间交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从一开始,生态学关注的就是“共同体”、“生态系统”和“整体”。由于这种整体主义特点,生态学成为环境的科学认识的基础。生态学家研究发现,作为整体的大自然是一个互相影响、互相依赖的共同体。每一个有生命的“螺丝和齿轮”对大地的健康运作都是重要的。由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构成的生态系统是有机的自然整体。生物圈是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的生命维持与发展,依赖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环境哲学以全新的眼光来解释世界,把自然、人和社会所构成的整个世界视为一个辩证发展的整体,从而在整体主义的理论框架中重新认识自然的价值,使自然获得应有的“权利”和道德关怀。
  环境哲学把人、社会、自然视为一个整体。针对人与自然分离、对立和人高于自然的传统观念,环境哲学首先强调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的前提,人以及人类社会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这就是说,就人类作为一种生物物种来说,他们是属于自然界的,是自然物的一个特殊形态,是自然的多样性、丰富性的一个例证。马克思在谈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首先肯定的就是“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正因为人是自然存在物,所以人必然在自然界中展开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与自然界的另一部分即外部自然界进行交换,因而自然界也构成了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因此,历史地看,“自然一人一社会”构成了自然整体内部演化发展的一个完整序列,割裂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人类社会就只是人类沙文主义者在妄想中虚构的空中楼阁。其次,人是通过将自然环境和自然物作为实践对象或客体而形成自我意识,并确立其主体资格的。因而,人与自然的主客体关系不是外在的,而是存在于整体内部的一种基本关系,是以人与自然的不可分割为前提的。在此意义上,人类社会以及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基本要素——也都不是独立于自然的。“在整个生态系统的背景中,人的完整是源自人与自然的交流,并由自然支撑的,因而这种完整要求自然相应地也保持一种完整。”
  环境哲学不仅把自然、人、社会视为一个整体,而且把它们看做是一个辩证发展的整体,把同等的关注给予自然。一方面,人类的生命活动与地球生态系统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自然界的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影响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条件中,不论是对整个人类历史时期发生永久作用的自然因素(如宇宙现象、地理、气候和生态平衡等),还是在人类历史的不同时期以不同的效能发生作用的自然因素(如矿产、燃料、水资源等),都对人类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起重要作用。同时,人类的生产劳动和文明进步所需要的资源也离不开自然界。没有自然的长期演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必要条件,人类社会便无法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人类的活动以直接的或间接的方式影响着地球的生态系统,人类社会的发展构成了整个自然进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首先必须能够生活,而为了生活,必须进行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活动,从中获得自己的生存资料。正是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在地球生态系统的进化和发展中才形成了人类社会。因而,人类的历史是自然史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人类参与自然的进化过程。布克钦指出:“以一种发展的、系统的、辩证的方式统观,我们不难确定和解释社会脱胎于生物世界,第二自然脱胎于第一自然。”他强调:“第二自然远非人类潜能实现的标志,它为矛盾、对抗以及扭曲人类独特发展能力的利益冲突所累。它既包含着损毁生物圈的危险,也包含着一种全新的生态分配能力,这种能力是人类进一步向生态社会迈进所必需的。”环境哲学的任务就是揭示“自然一人一社会”辩证发展的规律,促进人一自然一社会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
  美国生态学家克鲁齐在20世纪50年代就撰文指出:“生态科学每天都在证实着万物之间的相互依赖。这种相互依赖,不管是多么的微妙……对我们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生态整体主义的世界观,以互相关联的整体主义思想来审视人与自然、人与其他物种、人与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等利益关系,强调在生物圈中各种事物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个人或集团只是利益这个“大自我”中的“小自我”,人的自我利益与生态利益是相同的、一致的,维护整个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稳定与健康,是人类压倒一切的、生死攸关的最高利益需要。巴巴拉,沃德和雷内·杜博斯指出:“保证各种重要生态系统所需要的多种变化的功能,才能使世界丰富多彩”,“人类的生存有赖于整个体系的平衡和健全”。生态整体主义的世界观,是人类面对生态环境恶化挑战的重要“生存智慧”,是走向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关键。它不仅能从根本上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且能推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方式的积极变革,促进人、社会、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跨学科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