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有句名言:“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汉字输入法覆盖着最大的华语人群,汉字输入法演变的复杂性和文化影响力恰恰寄寓其中:在互联网时代,中华文化的经验、知识、技术、思想会经由输入法得到补充、发展和传播,中国人在这一时代创造的新词语、新概念、新观念,乃至中华民族的历史、精神和思维方式,也通过输入法被记录和传承下去。正因为如此,搜狗输入法的流行和成功则具有更深的文化意义,并开启了汉字未来的新空间。
搜狗输入法推动了汉字的复活
为了解决中国人与电脑沟通的难题,汉字输入法经历了20多年的变革。这些年来,全球化裹挟的欧风西雨一阵强似一阵,许多人在质疑:汉字是一个繁琐、复杂、没有出路的“孤岛”,继续使用汉字必将隔绝于世界;许多人在呼吁:拯救汉字、拯救中华文化。就在不久前,并没有多少人敢于断想:汉字会在互联网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会经由亿万用户去展示一种全新的中西文化交往“路线图”。
搜狗输入法是2006年问世的,当时的大背景,仍然是中西文化的冲突不断深入,中国社会内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愈演愈烈。同时面临的问题还有,中文互联网用户跨越地域、国界的交往正在日益密切,传递和处理信息的密度、容量和速度都在大幅度提升。这些现象关系到中国文化的当代命运,亦与汉字输入法的演变紧密相联。不过,没有多少人敢于预言:搜狗会迅速造就汉字输入法的辉煌,极大地推动网民使用汉字的热情,并加速传统文字的复活和网络新语言的流行。
据艾瑞咨询的调研,到2009年,搜狗输入法已是中文用户最常用的输入法,在网民数量居世界第一的中国市场,渗透率接近80%。这真的是一个奇迹!不过,搜狗的经验并不复杂:顺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顺应汉字传统和演变的规律,顺应中国文化复兴的潮流。通过搜狗强大的细胞词库、智能组词算法等功能,用户可以很方便地输入成语、古诗词和罕见的古代文言,随意挥洒汉字文化的风采。凭借模糊音功能、中文人名智能组词功能等,搜狗拉近了五湖四海的距离,尽管操着南腔北调的一些用户会打错拼音,依然会轻松地实现正确的输入。面向全球汉字热的潮流,搜狗还在努力顺应中文的国际化进程,不仅吸引着大量的外国人通过拼音学习汉语,还以全球中文用户的合作和联动,推动着汉字的复活,为中华文化的修复和发扬增光添彩。
搜狗输入法开启汉字未来的新空间
汉字输入法20多年的演变显露了一个事实:汉字的使用程度,呈现的是中国人的视野,是当代中国的姿态。一代代汉字输入法积累的庞大用户基础还在提示人们:汉字作为国际文字的意义应被重新评估,汉字复活的呼吁也应被继续倡导。人们甚至可以猜想:通过建立全球汉字使用者的公共平台——可以称之为是 “汉字文化共同体”,及时、不断地吸收来自传统和其他文化的营养,重塑一种基于中华传统的当代文化认同,为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奠定基础。
在中国和平发展的大趋势下,汉字无疑应当得到更多方面的尊崇、捍卫和贯彻。国内各界也已达成一个共识:汉字是一种重要的非物质资源,在国家文化、经济和政治安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9年底,以“.中国”为代表的非英文域名的国际申请和全球部署正式进入了“快车道”,这是汉字日益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重要里程碑。在国人对汉字前景由忧虑走向自信的过程中,汉字输入法当然是厥功甚伟。
在人类历史上,技术始终是文化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基本动力。在互联网时代,输入法技术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技术力量,影响着全球各个角落里信息流动的方向、数量和结构,也决定着各个文化的影响力。作为汉字输入法的领导者,搜狗在2009年底推出的云输入法,依托的正是这一理解,以及累积起来的自信、用户基础和强大的技术能力。通过出色的搜索引擎、分词技术、滤噪能力等,云输入法以优化的技术品质实现了核心功能的突破,为汉字的未来开启了新的空间。
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经验:面对冲击和变革,不扮演消极被动角色,坚持创新,通过富有特色、技术同步甚至是领先的产品去展现自身的影响力。立足于搜狗的经验,或许我们真的可以断言:在不久的未来,汉字会成为互联网世界的主导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