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金融学中的人们是理性的,行为金融学众多人们是正常的。
——经济学家MEir Statman
经典金融学以理性经济人、理性预期和完全信息的假设为理论基础,侧重于资产组合的定价和风险分析。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经典金融学为理论基础作出的预测与市场真实运行情况的矛盾被越来越多经济学家所关注。经典金融学的理论基础受到质疑。以Robert Shiller、Andrei Shleifer和Meir Statman等为主的经济学家认为,要理解经济运行的真正规律,懂得如何促进经济繁荣,就必须关注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思维模式。包括金融市场在内的市场波动印证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的反应。
行为金融学正是在这一现实和理论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从标准金融学到行为金融学
崔巍博士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博士就读期间,师从著名经济学家,掌握了先进的经济学家,掌握了先进的经济学理念和数理分析方法。她的新作《行为金融学》一书将心理学、社会学等一些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与经典金融理论相结合,构建了行为金融学的系统性框架,并探讨其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
《行为金融学》具有很强的学术前沿意义,因为行为金融学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实验经济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它才正式地兴起和得到发展。2002年,美国经济学家Daniel Kahneman教授和Vernon Smith教授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后,行为金融学才开始受到更多经济学家的关注。
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这本书具有较为严密的学术系统性。行为金融学的前沿性导致了这方面的研究比较零散和具体化,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和完善的体系。然而,这本书在一个系统的框架内,从整体的理论框架,到具体的实践应用,比较全面和有条理的介绍了国内外先进的行为金融学理论和思想,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比较清晰的研究体系。这本书首先介绍了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历程,以及与标准金融学的本质区别。接下来,分析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础。这一方面包括其心理学基础,展望理论,以及套利行为的有限性等;另一方面也包括了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资产定价理论。其次是行为金融学在金融市场中和在公司金融领域的应用。探讨了整个股票市场异象、个体股票收益异象、封闭式基金之谜,以及羊群行为等投资者行为。并且,分别从非理性投资者和非理性管理者这两个框架出发,分析了公司的投资决策和融资决策,以及首次公开发行和兼并和收购等行为。
最后,本书从实用的角度研究了金融市场的流言。不仅考察了面对流言时个体投资者的行为,还着重考察了投资者的整体行为,以及流言在现实金融市场中的作用,和它是否会导致系统性的行为趋势和偏差等问题。
揭秘经济理论背后的真相
这本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详细介绍先进理论的同时,从实践的角度提供了一些具体案例,从而使其与现实金融市场很好的结合起来,同时也对这些金融理论进行了提炼,分析和总结。比如,在介绍套利行为的有限性时,作者首先从理论上介绍了套利行为的噪声交易者风险、履行成本和卖空限制等风险和成本。接下来,提供了孪生股票、新增入S&P500的股票,以及股权分隔中的股票等案例。再比如,在阐述封闭式基金之谜之前,首先提供了纽文封闭式基金的案例,接下来结合这个案例介绍封闭式基金之谜的四个构成部分,最后从理论上进行了解析和概括。
这本书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在介绍行为金融学理论的过程中,它引用了大量的现实中的案例和相关的常识性知识,语言简洁易懂,有助于读者理解、掌握和运用相关的概念和理论。
《行为金融学》这本书具有前瞻性的价值和意义,它在介绍国内外最新的金融理论和跟踪最新研究动态的同时进行了前沿性的探索,并未行为金融学的一些课题和研究方法提出了展望。它即具有很强的学术性,有适合于普遍的读者受众群体,堪称为行为金融学领域的代表性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