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刚刚过去的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度过了60华诞。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我省社科界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60年进行了回顾。以下几篇,是其中的代表作。
新中国发展的60年,也是社科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发展的60年。鉴往知来,反思社科理论研究的历程,感想有三:
服务大局是根本。什么是大局?大局就是党和政府的工作主题,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学科发展的理论积累。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源于实践、服务实践的本质属性,决定了社科理论研究必须服务大局。否则,理论之花就会因缺乏现实的土壤、水分、阳光和养分而枯萎凋零。人们常说,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我想,这不是说理论没有光辉,没有价值,而是说实践与理论的主从关系,理论必须为实践服务,为大局服务。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这是理论研究的根本所在。
整合资源是保障。资源的有限性和需求的扩张性是当今社会的突出矛盾。有效整合资源,合理利用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社科理论研究水平和效率的关键。社科理论研究的资源很多,涉及方方面面,如何整合?我认为,目前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整合学科资源。当今学科发展的突出特点,一是高度分化,二是高度综合。高度分化促使各种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不断涌现,推动研究不断深化、细化;高度综合则对推动多学科、多专业、多领域联合攻关提出了要求。整合学科资源,就是要以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课题研究项目为抓手,推动学科与学科、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有机配合,推动它们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特长,促进理论研究协调发展,发挥整体功能。另一方面是整合队伍资源。我国社科理论研究队伍宏大,人数众多,但由于大多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力量分散,难以形成合力,而当今社会瞬息万变、错综复杂,如果还仅仅采用“手工作坊”的方式研究,就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也不适应现代化的发展。整合队伍资源,要从观念更新、组织创新、体制创新等方面入手,引入市场经济机制,借鉴企业项目管理经验,在 “自愿、互利、共享”的原则下,促进理论研究人员或团队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合作共赢。
不断创新是关键。什么叫社科理论研究?社科理论研究是通过对社会事物、社会现实的真相、性质、规律等方面的探求,作出理性的知识结论。它是对实践的概括和抽象,是总结已知、探索未知的活动。在整个社科理论工作中,研究处于龙头地位,是理论学习、理论宣传、理论普及的源头活水。正因为社科理论研究的“探索性”,就特别需要一种创新精神,既要勇于原始创新,在对实践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下,敢于提出新观点、阐述新思想,又要善于综合创新,在继承、吸收、借鉴已有正确理论的基础上,作出新判断、得出新结论。创新可以是新选题、新内容,也可以是新论证、新方法;可以是长篇大论、系统完整,也可以是一个观点、一个结论。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符合实际,都应予以鼓励。即使出现某种偏激之见,只要不违反四项基本原则,也应该允许争论,因为错误往往是导向真理的第一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我们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鼓励求新求异,倡导脱颖而出,这样,社科理论研究就会永葆青春活力,生机盎然。(作者系湖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