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学风建设 > 学风动态 > 文章详情
一年咋能伪造70篇学术论文
2010-01-02 作者:徐林林 来源:光明网-光明观察

  井冈山大学教师刘涛和钟华,涉嫌伪造数据发表论文。他们在2007至2008年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上的70篇论文,日前被该刊社论宣布一次性撤销。

  学术造假是个屡遭诟病的老问题。但,能像刘涛和钟华这样,创造出平均5.2天伪造一篇论文的速度,当今世界只怕无人可以与之比肩。

  究竟是什么力量驱使两名讲师频频犯错呢?用四个字可以概括:急功近利。近年,一些学者为了赢得社会和学界的认可,捞取功名和其他利益,在学术造假方面,已经疯狂到了不知道德伦理为何物的可怕地步。比如刘涛,他所学专业与晶体研究风牛马不相及,但在钟华的“启发”之下,竟通过玩弄“数据魔术”,如法泡制出了 27篇与晶体有关的学术论文。对此,校方非但没有产生半点怀疑,反而对他和钟华破格委以重任---人家为学校争了光,校长书记系主任,大家都有面子嘛!既然受到各级领导如此器重,二人能不拼命加快造假步伐么?

  解剖井冈山大学这只出尽洋相的“麻雀”,我们不难发现,现行制度为学术造假提供了运作的土壤:一是学术管理行政化;二是学术评价官僚化;三是学术成果政绩化;四是学术监督虚无化。

  照此“四化”下去,没准哪天某高校还会蹦出几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三天就能伪造出一篇论文的“青年科学家”来。所以,从现在起,诸位在精神上可得有所准备才行,千万别到时候被人家的“科研成果”,吓出什么毛病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