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教育 > 文章详情
高校“投入产出排行榜”会产出什么
2009-12-26 作者:熊丙奇 来源:文汇报

  研究高等教育评价、探索高等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未尝不可,但参与制作排行榜,并以很可能导致大学急功近利的指标为制榜依据,大大不妥。而且,这等做法有违大学评价应“社会化”、“中介化”的趋势。或许,这一排行榜的制作者首先应该对自身的投入产出做个评价:是产出了对教育发展有积极作用的成果,还是适得其反

  在民间版本的大学排行榜江河日下之际,首个官方版本的大学排行榜最近出炉。教育部下属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近日发布《中国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报告》,涉及72所部属高校,列出了一份绩效得分排行榜。这个榜单显示,在我国69所重点大学中,近半数过去3年“投入多、产出少”,仅29所高校呈现“产出大于投入”的较高效益。

  “绝对评价”的缺陷依旧存在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在解释这份榜单时,先批评别人:“目前的评价与排行大都是依据高校既有存量进行的绝对评价……缺陷是非常明显的,它不关注高校发展的条件和发展效益。”接着介绍自己:“高校绩效评价则是依据产出与投入之比对高校进行的相对评价。”由此可知,此榜单是为弥补以前 “绝对评价”的缺陷,注重评价“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以促使高校重视效益——感觉上是进步了一些。但再看这份新榜单所选择的指标,却发现过去“绝对评价” 的缺陷依旧存在,而且如果它成为考核高校的一种依据,我怀疑会搞出更大的缺陷。

  不妨看它选择的“产出”指标,总计16项:当量在校生数、当量学历在校留学生数、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数、国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国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国际学术会议提交论文数、出版专著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特别奖数、国家三大科技奖一等奖数、国家三大科技奖二等奖数、省部级科学研究与发展成果奖数、国家级项目验收数、鉴定成果数、发明专利授权数、技术转让与当年实际收入金额、专利出售与当年实际收入金额。

  上述这些指标,难道就是一所大学应该有的“产出”么?或者换句话说,在上述指标中表现优秀的学校,就是产出高么?这些指标,其实正是过去的“绝对评价”排行榜经常选用、饱受质疑的,因为依照这样的指标,评价一所大学,最核心的要件,无非就是学生规模数、论文规模数、成果规模数和专利规模数。如此评价,非但没有起到激励学校提升办学质量的作用,反而催生了大学的论文情结、成果情结、专利情结,催生出诸如硕士、博士必须于在校期间发表论文,以论文、成果、专利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基本要求,一些课题还未结题就开始公关报奖包装成成果等等怪象,大学由此陷入重科研轻教学,以及指标学术、功利学术和泡沫学术之中,大学教学与学术研究“量多质低”的情况越发严重。

  可能加重“政绩办学”、“数量考核”倾向

  与过去的“绝对评价”相比,这份新的绩效排行榜,或许更注重投入产出效益,以期高校把有限的办学资源用在能产出成果的地方;但以教育的眼光打量,它会在促使高校注重产出数量的同时,督促高校“快出成果”、“早出成果”,以及在一些无法产出上述指标业绩的地方和人事上,不舍得花钱——像该榜制作者呼吁的那样,把钱用到“刀刃”上。

  人们喜欢谈论:大学要有“大气”与“大爱”,给教授们宽裕的治学空间;大学教育要以“百年树人”的情怀,重视本科教育;学者要板凳甘坐十年冷,不要急功近利追求出短期成果,等等。但现在,这些美好愿望一一被这个绩效排行否定——对3年出不了成果的教授,学校还会有好脸色?对不属榜上产出的教育质量,学校怎可能重视投入?对于学术研究,必然是给你一笔课题资金,你必须在3年内产出成果,否则就是零产出,四五年后出的成果,出了也白出,它们不在计算之列;对于教学,学生不过就是人头,最多也不过是帮助导师产出论文和成果的工具。眼睛盯着这样的排行榜,大学会把教学作为用钱的“刀刃”吗?恐怕会把更多的钱,用到可以带来更多论文发表数、更多获奖数的公关上吧,或者花重金聘请能带来评奖、评审之“人脉资源”的“优秀人才”。

  这份具有官方色彩的绩效排行榜,到底能派什么用场,目前不得而知。但是,如果教育主管部门将其作为对一所学校领导的考核依据,则可能加重大学的 “政绩办学”、“数量考核”倾向。大学校长们如以上述指标作为指挥棒,就可能把资源与产出指标联系起来,告诉学院与教授们,给你多少资源,一定得出多少成果。大学在这样的管理之下,会不会越来越远离真正的教育与学术?

  高等教育评价,确实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作为具有官方背景的研究机构,研究高等教育评价、探索高等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未尝不可,但参与制作排行榜,并以很可能导致大学急功近利的指标为制榜依据,大大不妥。而且,这等做法有违大学评价应“社会化”、“中介化”的趋势。或许,这一排行榜的制作者首先应该对自身的投入产出做个评价:是产出了对教育发展有积极作用的成果,还是适得其反?(作者为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