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今天我们相聚北京,隆重举行首届京师教育论坛,区域教育现代化即全国教育局长峰会,在此我代表北京师范大学,对在百忙当中莅临本次会议的各位局长、专家、代表,以及新闻媒体表示热烈的欢迎。
本届论坛以区域教育规划,区域教育现代化为主题,就区域教育规划的制定、区域教育的和谐发动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教育部有关司局领导,中国教育协会和有关高校的知名学者做大会报告和主题发言,部分在区域教育现代化道路做出可贵探索,并且取得显著成效的地方教育局局长,教育专家现身说法,通过研讨前沿,碰撞思想,交流经验,为推动区域教育的和谐快速发展,奉献智慧,作出贡献。
经过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很大的发展。我国十五岁新增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5年和11年,有高等教育学历就业人数超过8200万,我国已经成为了人力资源大国,正在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教育事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同时,也应该看到,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公众要求接受高质量教育的迫切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矛盾进一步凸现,并引发人才培养质量、教育公平学生就业、政府宏观管理语学校自主办学等一系列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目前上盛行择校风、辅导热这些现象的背后深层原因是学生和家长对于好的学校,好的教师的认可和追求,是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向往和非理性竞争。
由于历史低于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原因,我国不同地区以及同一个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发展水平,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且还有继续拉大的可能。去年我参加政协的调研,分别去了云南省和浙江省进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回来以后深有感触。从规模和效益看,近年来我国教育总体规模增长很快,但质量和效益却有待进一步提高。从管理体制上看,计划经济思维的惯性影响依然存在,学校自我约束、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相对不足,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从教育结构上看,当前出现了诸多失衡状态一方面是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失衡,民办教育的价值和地位有待进一步提升,其生存状态也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另一方面是职业教育与普遍教育的失衡,传统的非普及思维模式以及职业教育式普遍教育的补充或配角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从教育资源配置上看,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差距,上述问题的存在,阻碍中国教育均衡发展,损害了教育公平,不利于教育质量整体提升,也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当然,我个人认为,解决均衡发展的根本办法,是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好的学校办得多了,好的教师多了,老百姓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会得到解决。但是,教育的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性,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教育的发展,学校的建设需要长期的积累,周期比较长。我想这个决定了在我们国家教育发展过程当中,要想提高教育质量,要想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里面关键还是教师和教师队伍。
均衡发展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科学发展观引领下,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原则和策略,积极整合全社会的资源与力量,科学制定扎实推进区域教育整体规划,实现教育的均衡和谐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北京师范大学学科综合,办学特色鲜明,教育学和心理学优势突出,建校一百多年来,从教育理论研究,到教师培养,从课程研发到教学改革实验,一直发挥着引领作用。当前,北师大正朝着建设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目标迈进。在学科结构调整和体制机制创新过程中,学校将进一步强化办学特色,加强内涵建设,为我国教育事业提供更加全面和更高水平的服务。
中国教育面临的挑战基础教育遇到的问题,就是北师大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决策自寻和策略措施,是北师大应尽责任。我们进一步整合资源力量,为服务教育事业搭建桥梁平台提供支持和贡献。
我相信,本届论坛的召开,对各地教育规划的制定,对我国教育的均衡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各位局长和校长们深入思考,畅所欲言相互交流借鉴,北京召开的这次大会,一定会开得富有成效,富有特色。
最后,我预祝大会圆满成功,祝各位来宾身体健康,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