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经济 > 文章详情
蒋正华:经济发展与金融生态建设唇齿相依
2009-12-10 作者:中国精算研究院 来源:中国精算研究院

  由中国金融网联合中国金融研究院及人民政协报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金融市长年会暨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发展年会”于2009年11月28日在北京举行。本届年会是继06、07、08年之后的第四届盛会,会议的主题是:“资本活市与城市产业升级”。中国金融网全程直播此次盛会。

  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使得中国经济逐步走向复苏。前三季度,GDP增速更是达到7.7%,全年“保八”基本无忧。“从我们国家来说,见识早、行动快,走在世界的前列。”11月28日,在第四届中国金融市长年会暨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发展年会上,全国人大常委原副委员长蒋正华表示。

  正如蒋正华所言,中国经济增长今年保八已毫无悬念,在世界经济遭遇如此大灾难的背景下,这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伟大成就,也是对全球战胜经济困难的巨大贡献。不过,经济发展势头相对良好的背后,却存在着一些隐忧,未来发展依然有很多问题待解。
  
  “现在不可定的因素还很多,世界经济和中国的经济下一步究竟怎样走,现在还有很多挑战性的问题,需要我们来应对。”蒋正华说。

  蒋正华表示,这场来势凶猛的危机,应更加清醒地意识到经济发展和金融生态之间是唇齿相依的,经济是机体,金融是血脉,经济和金融是发展的两个方面,金融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根基,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经济核心和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蒋正华进一步分析,现在区域之间资金流动性、效益性、安全性极大的取决于金融生态环境,一个城市的金融发展,金融独立性、诚信文化建设、社会中介服务、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企业道德水平、社会保障网络等因素作为一个省市的金融生态的环境综合指数越来越成为投资者非常重要的指标。

  “特别是因为金融问题是非常敏感的问题,而金融体制是非常脆弱的体制,所以我觉得建设好一个金融的生态环境,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能够使得金融相对安全运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蒋正华强调。
  
  蒋正华表示,在当前的形势下,有远见的金融市长应该把目光放到后危机时期,金融是很敏感,随时可能有敏感的问题爆发。“总的来说,我觉得现在假如应对得当的话,现在已经到了后危机时期的阶段。我们在这个阶段城市经济发展当中产业重组、要素重构,这应该是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近几年来,生产要素价格重估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劳动力大幅度的上涨,一些产业密集型的比较优势明显减弱,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优势开始凸显。“所以有针对性地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推进计划,以刺激主业为中心,充分利用新技术所倡导的新环境,从容应对挑战,牢固抓住机遇,来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城市金融生态环境,为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我觉得这方面有很多事情要做。”蒋正华最后提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出台各种措施和政策,推动金融产业发展,要进行规划、组织、协调,总结经验,发挥优势,形成特色,提高服务水平。

  第二是要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建立起信用体系,开展企业的信用等级,提升企业形象。

  第三是坚持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划,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并突出产业的重点项目、投资方向进行科学规划,现有金融机构向这些方面投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