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教育 > 文章详情
充分发挥高校在推动党性修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2009-12-01 作者:人民网 来源:人民网

  重视党性教育,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队伍建设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战略目标,高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始终是我党干部教育培训的中坚力量。发挥好高校的科研、学科、教学改革成果优势,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内在要求,是新形势下拓宽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发挥高校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高地的科研优势,促进一批优秀党性修养教育教材的涌现
  
  党性修养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高校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阵地,据教育部统计,高校荟萃了全国85%的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学的专家学者。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院),应该发挥自身科研优势,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为契机,争取一大批党性修养教育的优秀理论成果和教材的涌现。使得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这些党性教育教材和成果,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实践中产生,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学习马克思主义,不能只学习理论本身,还要从理论的发展中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品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从而引导党员干部领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品质,并把它用之于实践,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亲手缔造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普及做出了杰出贡献。新世纪以来,学校发扬传统,积极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程。2004年以来,学校在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的同时,十分注重将科研成果积极转化,先后承担了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的马克思主义原著经典选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共党史、党课读本等教材编写任务,其中《简明马克思主义史》、《新时期党课读本》等13部教材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优秀图书奖,为党性修养教育提供了优秀的教材,赢得了广泛赞誉。
  
  二、发挥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齐备的学科优势,拓宽党性修养教育的新领域
  
  开展党性修养教育除了要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外,还应该增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廉洁自律意识、使命意识、忧患意识。高校应该重视发挥自身人文社会科学齐备的多学科综合优势,在党性修养教育中不断拓宽领域和范围。要发挥伦理学、宗教学等学科优势,开展思想道德修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要发挥政治学、行政管理学等学科优势,通过开展增强公仆意识的的党性教育,使广大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断增强工作的创造力、执行力、公信力,这样才能把和谐社会的建设落到实处,才能形成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才能带领人民实现党提出的奋斗目标;发挥法学学科优势,开展党纪国法教育,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发挥经济学科优势,系统解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强化领导干部的使命意识,教育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保证党确定的阶段目标如期实现;发挥国际政治等学科优势,开设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专题讲座,让党员领导干部看到复杂国际形势带来的压力和挑战,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增强他们的忧患意识,并把忧患意识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去。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学校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为依托,先后为国中直机关、各大部委、地方党政系统、大型国有企业等数百家单位,举办了数十期领导干部思想道德修养专题研修班,与广大领导干部共同研讨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常修为人为政之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发挥高校教学改革成果优势,增强党性修养教育的实效性
  
  当前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现代的教学形式应运而生。如研究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模拟式教学、体验式教学,除此之外还有社会实践教学、拓展训练、现场教学等等。干部教育机构在选择党性修养教育的形式时,固然不能追求表面的热闹和新颖,要力戒形式主义。但也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中固步自封,而应结合实际,积极借鉴高校教学改革创新经验,借助现代教育研究成果和现代传媒技术成果,丰富各种教学形式的内容,体现时代性。例如,为学员搭建网上党性教育平台,丰富网上教学资源,建立网上论坛、网上答疑、网上心理疏导等系统,扩展党性教育的空间。同时借鉴近年来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开展案例式、研究式、体验式党性教育课程的教学,注重“授之以渔”更注重“授之以道”,讲求课程内容的“意思”、“意义”和 “意境”。
  
  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学校在承担干部教育培训任务时推出了“导师制”、“菜单课程自选”、“学校+地方、党校+高校、境内+境外”三个结合等举措,结合“网上人大”等干部教育培训的新手段,再加上我校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大大提高了干部综合素质,受到了委托单位和受训干部的一致好评。
  
  中国人民大学将继续按照中央和中组部对干部党性修养教育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坚持“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培养目标和“人民、人本、人文”的办学精神;继续坚持充分发挥学校人文社会科学整体优势,保持鲜明特色;坚持干部党性修养教育为党政工作服务原则,为政府决策、政策研究与执行、干部个人素质的提高等各方面服务,教育内容贴近实际、关注前沿;坚持教学管理高标准、严要求,创出精品、办出实效;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与实践工作相结合,实现教学相长、促进科研成果积极转化;坚持学习过程节约高效,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我校将进一步丰富完善各门各类干部党性修养教育培训课程,整合优质师资力量,努力为干部党性修养教育培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