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理论 > 文章详情
高校科研对社会贡献有多大?
2009-07-03 作者:sinoss 来源: 

  6 月29 日,网友“Pansir”在88 求是在线版发表了一篇题为“一直纳闷:现在高校搞的科研对社会有什么贡献”的帖子。主帖内容为:“尤其是人文社科的,每年有这么多教授博导发一摞一摞的学术论文,拿一坨一坨的国家基金,国家每年花这么多钱在学术研究上,到底产出的这些‘成果’对社会产生了什么效应?”该帖引发较多网友讨论。
 
  回帖中,较多网友指出高校科研对社会贡献应该从长远的眼光来看。
  大学科研本来就不是百分之百出成果,如果你希望每一分钱都要出成果,那不变成企业了?现在之所以企业的科研看似搞得那么热,因为他们还未遇到瓶颈,高速发展。当他们遇到障碍时,就要去需求高校科研成果了。这点在基础学科尤为明显,一些物理理论的应用有时候会到几十年后才能发挥作用!
  不能这么说,文化本身是一个国家必不可少需要大力发展的东西,科学主义一切从利从效益太短视,照这么说养运动员发展运动不但浪费钱还浪费粮食呢。
  科研这东西,本来就是多次白费里面出了一次有用的。
 
  部分网友赞同楼主观点,认为高校科研对社会贡献不大。
  现在的研究成果一大堆,真正有价值的实在是太少,快餐式的研究体制。
  真正有用的技术几乎都不是高校弄出来的。
  我对理工科的研究还是认同的,主要是对文科的研究不敢苟同。
  应该说文科研究做成这样让大家失望了。
  我没否认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只是觉得现在体制下,这块研究看似成果很多,但大部分都是无病呻吟。

  部分网友还特别指出了人文社会学科的价值所在。
  人文艺术社科对于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根本不需要去争辩。
  看看美国大学的学科设置吧,人文、艺术、社科的比重极高,相反所有工程类都是放在一个系或者一个school 的。美国社会的工程人员早就不算精英阶层了,律师、医生、企业家(尤其是金融业精英)才是上层精英社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