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6月13日至15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部第一次全体会议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南开大学举行。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天津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苟利军,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吴树青,南开大学党委书记薛进文出席会议开幕式。中宣部理论局、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委教育工委有关负责人出席了会议。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部召集人、南开大学原副校长逄锦聚主持会议。
李卫红在开幕式上讲话。她指出,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潜心治学、甘于奉献,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卫红指出,目前,全国高校正在全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各项工作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论基础。必须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高度重视、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调动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理论创新、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合力;必须坚持统筹协调,整体建设,逐步形成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建设发展的新局面。
李卫红指出,要统筹协调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之间的关系,使三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要统筹协调好各种建设力量的关系,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的合力;要统筹协调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各学科之间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整体推进学科建设;要统筹协调好各管理部门的关系,形成齐抓共管的建设格局。希望教育部社科委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部能够更好地发挥带动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教育部思想政治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苟利军代表天津市委市政府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他说,天津市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学科一贯高度重视,根据中央精神出台了一系列举措,不断加大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建设的力度。几年来,天津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取得了明显进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研究、宣传和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苟利军指出,按照中央和市委的部署,天津教育系统围绕“推进科教兴市、服务滨海新区、造福人民群众”的载体,正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进一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研究、宣传和教育,进一步发挥马克思主义学科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中的指导作用,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吴树青代表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致词。他说,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获得重大突破,独立设置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的6个二级学科,一批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等教学科研机构相继在一些高校建立,并成立了“高校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等全国性的研究团体。实践证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纳入学科发展的轨道后,其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得到进一步增强,质量不断提高。希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中发挥积极作用,做出更大贡献。
薛进文代表南开大学致欢迎词。他表示,在南开大学90年的发展历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始终是优势和特色,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学科有着光荣的历史和传统。南开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展,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研究成果大量涌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了强有力的学科支撑,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深入推进、成效显著。我们要以这次重要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整合全校资源、加大支持力度,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着力点,积极推出一流成果,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全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教育部社科委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部第一次全体会议研究了学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工作。在研讨会上,南开大学逄锦聚教授和北京大学陈占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雷声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欧阳康教授等分别作了主题演讲。与会代表围绕新中国成立60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主要经验和成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部分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和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等全国21个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负责人以及有关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负责人等70余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