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语文学问题涉及语言学多个门类(如文字学、普通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包括“印欧语言学”等)和多个学科(如词汇学、词源学、语义学、语法学等)。本文借助两篇文章中的相关说法,阐述我们对此类问题的看法,同时引用相关的材料(包括一些语言学者...[详细]
动词隐喻是一种语义方式和语义衍生的重要机制,而其认知语义功能的背后有一定的内在规定和制约,这就是动词隐喻模式。本文将对俄语动词隐喻模式的内涵特质进行分析、解读,包括其结构性、复合性以及二性隐喻、认知域映射。该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详细]
本文对计算机病毒学中的一个重要术语——病毒进行概念语义研究,解释该术语在医学语篇形成中的特点并展示其在计算机语篇中的隐喻化过程。文章从词源分析入手,指出它最初表示“毒”;后通过术语化成为医学领域术语,文章将该术语的演进分成前科学阶段、科...[详细]
“поощрять/鼓励”是带有正面评价色彩的言语行为动词,各种俄汉语详解词典都只关注该动词的“言说”成分,将其视作单义词。本文运用莫斯科语义学派的元语言释义理论、支配模式理论对“поощрять/鼓励”的词汇单位进行系统分析,认为“по...[详细]
本文在认知视角下,从三种主要的认知理论——作用力图示理论、认知隐喻理论和动态模型理论出发对情态的产生和演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揭示了情态产生、演进的内部认知机制。同时,在对比不同语言体系语言学家所具有的相似认知观的基础上,可以更加深入...[详细]
上下文语境作用于全译的理解和表达过程。全译上下文语境推进机制是词、短语、小句、句群等言内语境因素对全译过程的作用规律,包括上向推进、下向推进和上下双向推进。其中上向推进是借助上文言语单位来理解和表达,体现为前词、前短语、前小句、前句群推进。[详细]
《静静的顿河》的爱情线条与另两条长线互为依存,组成哥萨克的命运结构体系。哥萨克爱情是在长期完善的,既温润又散发着血蒸气的民间社会生成的,是在格外发达的哥萨克文化小传统中不自觉长成,与俄罗斯大传统——东正教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俄罗斯社...[详细]
孤独是存在主义情境之一,它揭示了存在和人的心灵隐秘的实质。同时也是个体进行深刻反思、自我意识觉醒并确定个人价值的必要条件。本文仅以勃留索夫、阿赫玛托娃和茨维塔耶娃的诗歌创作为例,来探讨存在主义情境在俄罗斯诗歌中的体现。孤独的情绪已深深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