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动词隐喻具有十分独特的语义特性和语义功能,是一种重要的词汇语义和认知语义现象。本文拟从俄语动词隐喻的基本语义性能及主观评价语义入手,对俄语动词隐喻的词汇—认知语义特征展开分析和讨论。这对于认识和了解俄语动词的隐喻意义和多义性、揭示语...[详细]
领属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一种限制关系,具有客观性。本文以中俄报刊标题为研究对象,分析俄 汉领属性单项式定心结构标题,按核心成分和修饰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将其细分为领有关系、从属关系、隶属关系、分属关系、性属关系、其他关系等,提炼出各小类俄汉定...[详细]
运动动词是俄语中的重要一类,运动动词语义是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俄语идти-ходить与汉语“走”、“来”、“去”虽有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其对运动形式、运动方向等侧面的不同关注,导致了它们语义上的差异。对俄语идти-ходить与汉语...[详细]
俄罗斯社会生活的剧变使新闻媒体的功能和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报刊的报道原则与从前不同,一改过去宣传说教的面孔,把读者置于中心地位,将报刊视为服务读者的工具。增强言语表现力的手段之一就是在作品中进行语言游戏。翻开当今的俄语报刊,语言游...[详细]
俄语中名词的动物性与非动物性范畴与俄罗斯人将世界划分为生命体和非生命体有关,动物/非动物名词指称的不是现实世界中的生命体/非生命体,而是俄罗斯人朴素观念中的生命体/非生命体。俄语名词动物性/非动物性的确定反映了俄罗斯人世代形成的日常思维定势...[详细]
本文基于认知语法理论框架,根据言者识解维度把因果结构的主体分为句子的主体、原因主体、因果情景的主体或者评价主体和说话人主体。其中主要论述说话人主体及行为主体的划分,在句子中的重合与分离,说话人主体的评价态度。在把握语句述谓内容的同时,通...[详细]
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对多义现象有很强的解释力。Langacker认为意象图式主要由射体(Tr)、界标(Lm)和路径(Path)三部分组成。其中,“射体”是意象图式中被突显的部分,“界标”是确定射体方位的参照物。本文通过设置的四个参数,即Tr与Lm动静关...[详细]
术语的定义及其本质始终是术语学关注的理论问题之一。本文作者收集并分析上个世纪70—80年代以来俄语、英语、法语、德语著述中“术语”这一概念的定义34条,对传统术语学理论中的术语本质,如专业属性、语言基质、准确性、具有定义等加以重新阐释,指出:...[详细]
本文围绕“术语”和“术语集”这两个概念,旨在揭示其理论本质。针对术语与一般词的界限问题,应区分出“列克西斯”的场和“逻各斯”的场,本文重点讨论后者。对于术语而言,是术语和概念的关系问题。从这一问题出发:1)可将术语集和名称集区分开来,前者...[详细]
《从旧金山来的先生》是布宁创作的一部具有世界意义的小说,是作者对俄罗斯乃至整个人类 命运进行深刻思考的杰作。小说在情节设置、人物刻画、体裁建构等方面都极具狂欢化特征,本文运用巴 赫金“狂欢化”理论中的仪式、广场、角色、时空等文化诗学...[详细]
在小说《白痴》中陀思妥耶夫斯基表达了自己“美将拯救世界”的宗教理念,梅诗金公爵则成为作家理念的代言人。因此解读“正面美好人物”梅诗金公爵成为了广大学者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复杂宗教哲学思想的首选角度。然而细读文本之后,笔者发现梅诗金公爵同时...[详细]
悲剧《大雷雨》是俄罗斯著名剧作家奥斯特罗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在该剧中,奥斯特罗夫斯基分别从第一人称卡捷琳娜和第三人称贵妇人、游客甲、乙等视角对卡捷琳娜的悲剧结局进行了预言。通过对这些“预言者”形象的塑造,作家进一步渲染了作品的悲剧色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