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概念源于分析哲学、逻辑语义学、语言哲学,用以研究句子的真值语义,分析命题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描写言语交际的运行机制,被看作句子有真值意义的语义条件,命题逻辑关系的一种特殊类型,言语交际成功的一些语用条件。本文从预设概念的语言哲学渊源...[详细]
命题结构是句子语义研究中的一个新的视角,须结合句法学、语义学、逻辑学、篇章语言学等理论进行交叉分析。其中指称理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词汇意义的结构出发,论述了指称理论和不同词类的指称表现,归纳了词语的指称类型,论证了命题结构中可能...[详细]
补偿机制是自然语言的普遍现象,不同语言、不同层次结构有不同的补偿机制。补偿机制是翻译学、外语教学等领域中常见的一个实践性问题,同时也是涉及语言各个层面的理论问题。本文将主要从词汇结构、句法结构两个方面讨论补偿机制的操作、实现过程。[详细]
命题意向是语言中一个重要的语义范畴。本文对其中的"知识"与"意见"次范畴的语义内涵做出阐释,并对"知识"与"意见"构成的语义对立在句法、交际以及超音质特征等方面的语言形式表现进行梳理和论证。这有助于深入了解语义功能与语言表征之间的内在关联、弄清...[详细]
无论从词典释义上,还是从词性、句法成分、交际功能上看,副词вдалеке与вдали都被认定是同义词,但如果我们把空间位置进行更细致的划分,就会发现两者在语义上存在细微的差别:副词вдали指向视觉所及的整个空间地带;而вдалеке指...[详细]
随着言语简约化进程的发展,缩略构词模式的语用频率与日剧增。由于音义高度抽象的模式构造不仅受制于具体的语义,而且受制于所属语言及认知主体的思维方式,因此对其研究的视角也开始从单语分析向双语或多语对比转移。本文即以俄汉语缩略构词模式作为研究...[详细]
作为俄罗斯白银时代最伟大的文化人物,梅列日科夫斯基是有影响的宗教哲学思想家和象征主义诗歌流派的奠基人。他严密关注时代的文学状况并进行紧张的宗教精神探索,而在对俄罗斯和世界文学经典的解读和阐释方面他开辟了 "主观批评"的先河,这种以象征和对话...[详细]
近来我们发现,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笔下很多人物深刻的内心反省过程,托翁所追求的"道德的自我完善"与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的道德哲学中"自我立法"、"自我规定"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分析托尔斯泰的几部作品来比较康德与托尔斯泰二人思想的联系,指...[详细]
托尔斯泰一生不断追寻和探索崇高的道德境界。在经历了"阿尔扎马斯之夜"的思想危机之后,他广泛吸收东西方多元文化智慧,超越基督教思想的束缚,痛斥导致人类罪恶的东正教、俄国社会的黑暗和虚伪以及人性的堕落,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罪恶观。本文论述了托尔...[详细]
俄罗斯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一生恐惧死亡,苦苦追寻拯救之法。本文试图从托尔斯泰的死亡观念入手,深刻剖析其"上帝即爱"思想的内涵。这里可以看到中国老子的"道"对他的影响,托尔斯泰的"爱"是人战胜对死亡的恐惧而走向永生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其独具特色...[详细]
本文围绕以下6个方面对国外术语学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概括的描述。这6个方面是:1)抛开"学派说",从"地域"角度着眼;2)从对学科的定位透视研究状况;3)从研究的侧重点看各自的优势;4)近年研究的大趋势与新方向;5)术语教育的状况;6)有关国际组织的活动。[详细]
语义与翻译密切相关,从提出"语义等值"到"语义翻译",细化语义,分析语义,理论上都拓宽了翻译的空间,然而翻译过程不能仅仅追求语义上的"等值",应再现多层面语义,不能只重视语言所指意义。语言内部意义是民族文化内涵的基本载体,很多时候也是源语的精...[详细]
中国俄语教育始于1708年清政府设立的俄罗斯文馆,至今已有300年历史。这一史实已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但发现这一历史档案的张玉全先生却一直被人们忘却,甚至在一些学术论文里出现了张冠李戴的情况。本文的目的是厘清事实真貌,使人们在纪念中国俄语教...[详细]
本文通过对20世纪俄罗斯著名犹太作家巴别尔作品中三个犹太女性形象的分析,指出她们身上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对于阐发作品的主题与体现作家的文化价值取向举足轻重的作用。[详细]
语言的演变是历时的,它的发展变化有其内在规律性。俄语动词前缀也具有自己的发展特点,尽管其变化不像词汇那样明显。俄语动词主要有29个前缀,本文通过对5部词典的统计,发现这些前缀有义项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并在释义元语言上相应有所变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