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研究现代汉语句末虚词"呢",用对比分析法确认其两个基本特征:1)在先前的语境中寻求对比;2)要求继续对话。以这两个基本特征为基础,所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及"意义"均可经由直接或间接推演而获得。准此,本文为"呢"建构出一个包含3个层面的语义-语用...[详细]
笔者认为,在句子和超句统一体句组之间存在三种语言过渡现象,它们虽然在结构形式上也属于由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句点的句子形成的连贯话语,但并非是超句统一体。这三种语言过渡现象为:1)被断割部分不具备完整述谓性的断割结构;2)提位部分不含有述谓性...[详细]
异质行为集合动词的要义在于各个具体行为动词都不能从意义上取代它,包含在其中的各种语义成分的加合也不能穷尽其内涵。它在认知语义、情态-语用、句法语义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本文主要立足于认知语义从无限行为的无法穷举性、凸显有限行为集合、永远不...[详细]
指示代词是一种泛语言词汇-语法类别,是典型的指示语。指示代词不单具有纯指示功能,还有篇章指示(照应)功能,用于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本文分析了俄汉语远、近指示代词指示功能的特点,探讨了远指代词与近指代词在照应能力、时间指示、人称指示等诸方面的不...[详细]
不同语言词汇体系中的等值词为数是极少的。通常情况下,两种语言的词汇单位的词义只是部分对应。本文详细论述了《汉俄教学字典》基于汉俄两种语言词义的复杂对应关系所采用的几种释义方式。[详细]
受席卷整个欧洲的浪漫主义美学观念和俄国自身美学传统的影响,白银时代俄国诗坛出现了一种值得注意的艺术潮流--艺术的综合化,或以具有宇宙特点的音乐精神来统一各类艺术形式的倾向。这种倾向在诗坛表现得十分显著,致使在许多平行的艺术领域里发生了多向...[详细]
在和现代性相遇的过程中,俄罗斯是有过创伤记忆最早的国家。启蒙思想的激荡,西方生活方式的渗入,一方面给了俄国人建设一个"强大"的现代的国家的信念,另一方面,面对完全不同于自己土壤的文化以及本国的落后的状况,俄国知识人又迫切地需要一种民族的指...[详细]
伊万?谢尔盖耶维奇?什梅廖夫(1873-1950)是俄罗斯第一次移民浪潮中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上帝的夏天》是作家创作的顶峰。小说从一个7岁男童的视角来观察世界。作家通过对东正教节日,男孩的欢乐与悲哀的描写,展示了东正教俄罗斯精神的实质和俄罗斯民族性...[详细]
本文认为,俄罗斯苏联时期伟大的作家和剧作家布尔加科夫的创作中的宗教哲学思想深受康德哲学的影响,并且在其宗教神秘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的作品《大师和玛格丽特》中得到具体表达。论文详尽分析了作品中的有关宗教思想内涵与康德哲学的联系和区...[详细]
本文结合中国学生的特点阐述了名词第二格意义的组成、内在联系和在俄语名词格的意义体系中的地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