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对20世纪中期社会学理论潮流的反思入手,提出分析当今社会结构的四个“不要”法则。依据这些法则,作者检视了马歇尔所建构的公民身份理论及其存在的缺陷。然后以当今时代特征为基础,提出了公民身份分析的新取向。[详细]
文章以政治权利的享有主体以及城乡居民代表权两条线索为基本脉络,通过历史的考察和比较,阐明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城乡人口同比选举人大代表的建议的时代意义。从阶级政治向公民政治的转型,是作者基此做出的理论概括,这一历史转型从一个特定角度揭示了中...[详细]
马歇尔的公民身份框架以民族国家的政治架构作为出发点,把公民身份分为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三大组成部分。20世纪末,公民身份表现出明显复杂化的趋势:公民身份不仅在涵义上增添了性公民身份、环境公民身份、文化公民身份等范畴,而且还在结构上...[详细]
十多年来,好几位作者都曾论及从统治到治理转型的各种前景,有在普遍意义上的,也有在发展中国家特定意义上的。但是政府加速这一转型的尝试所引发的某些难题,却未曾得到过足够的应对。例如,由哪些人界定或者决定哪些公共服务的领域可以允许不同层次的政...[详细]
自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科网热潮”以来,世界各地的政府均推出了规模庞大的计划来运用信息通讯技术提供公共服务。很多这些信息时代议程将焦点集中于电子服务在推进公共服务效率方面的潜力。在电子商务的模式中,虚拟网络取代了现实网络,商家得以在大幅...[详细]
该文从国家、区域和地方三个层次介绍了瑞典的政治与行政体制,并且探讨了超国家的欧盟层次对瑞典公共行政的影响。除了分析瑞典公共行政的原则、结构和运作,该文还重点讨论了瑞典新公共管理改革的经验。最后在结论中,从国家与公民、中央与地方、政治家和...[详细]
当前中国住宅市场房价高企,房产开发商捂盘、投机者炒房、市场供非所需等非理性现象严重,尽管中央政府近年来出台了多项税收调控政策,但收效甚微,本文通过建立住宅一级市场供求均衡模型,分析中国住宅市场税收调控弱化原因。我们发现:(1)住宅流转环节...[详细]
范式是公共行政学演进的坐标。公共行政发展至今,历经数个主导范式。随着新公共管理式微,一些新的范式出现。但是现在的学术界(尤其是中国)有太多的理论演绎,而经验研究却凤毛麟角。本文选择对课程教学提纲的分析作为经验研究的操作化策略,对收集到的...[详细]
N/A[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