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权利的认识经历了由天赋人权到自然权利过程,这种权利主体的拓展,使一切以权利为基础的诸如法学、伦理学在研究对象上也同时得到了拓展。自然权利的存在基础是自然价值,其客观依据是自然界本身所固有的自然法则。[详细]
文章通过对生态文明建设在科学发展观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进一步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 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一系列的政策、法律和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的保障;还需要全体社会成员树立生态文明的 伦理规范,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详细]
文章对技术工具理性与道德价值理性之间的矛盾作了全新的解释,认为两者的断裂主要表现在时间 和空间两个维度。在时间面向上:技术面向未来,以获得其先进性;而道德则面向过去,以获得其稳定性,即技术的 “真”与道德的“善”之间的断裂。在空间展开上:技术则...[详细]
简单性原则一直是引导科学家走向真理的灯塔。从古希腊到现代,众多科学家至为推崇简单性原则,把简单性看作是真理的必要条件。从科学发展的历史来看,简单性原则在哥白尼学说替代托勒密学说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是评价理论和选择理论的重要方法论准则。不仅...[详细]
以提出默会认知理论而闻名的波兰尼认为科学就是一个信念体系,科学发现的过程印证着人类信仰 的力量。波兰尼这一新解读的革命之处在于从认知的微观角度揭示出人类的默会能力,从而确证了科学的宗教维 度。其意义在于极大丰富了科学观的内涵,从而为科学发现...[详细]
对由计算机和网络所建构的虚拟世界的哲学探讨,必然首先遇到本体论这一块无法跨越的基石。文章在分析了种种本体论追问后,提出了电子信息物,它使奠基于从具体的实物向度上概括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现在又从虚物的全新向度上得到了新的科学概括和正确检...[详细]
概括科技道德的演进历程;挖掘学术道德和人本道德产生的历史根源;阐发科技伦理两大内容、两种精神的内涵及相互关系。[详细]
微观世界动量和位置的不确定性,不是上帝赋予的,而在于对微观客体做质点抽象时理论赋予的,微观客体的“形”不可忽略。结合微观作用机制的非连续性,讨论了EPR 实验和薛定谔猫悖论,量子力学曲率解释,有可能为消除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之间深层次矛盾提供契机。[详细]
进化系统哲学近年来对于突现进化论的机制和原理有许多研究。图琴的元系统跃迁理论作为一种突现进化论的新范式,阐述了从生命起源一直到社会整合的进化过程,对系统突现进化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详细]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强调生物有机体间的竞争,它难以解释有机体的利他行为。亲缘选择理论、互 惠利他理论和自私的基因理论揭示了生物有机体利他行为与进化的关系,指出在自然选择中个体的竞争与合作并不相悖,竞争进化与合作进化是生物有机体为适应环境而形成...[详细]
文章分析了西方学术界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对科学主义进行了多视角的消解,他们的消解 策略分别是:指出在后现代的语境下,科学主义出现了叙事危机,进而一些学者对科学主义的理性观进行了消解, 新实用主义者对科学主义的基础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所有...[详细]
达米特发现真概念①起源于特定的语言实践这一重要事实,揭示了真概念既具有实践的必然性,又具 有理论的局限性,从而阐明了真概念具有实在论本质与特征的主要根源。达米特对于真概念的反思,既是他批判 真值条件意义理论与实在论,修正二值逻辑的理论动因;又...[详细]
西文Being(德文Sein) 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是”与“存在”等多种含义。学界大多数人只考虑Being (Sein) 的各种单独用法,考虑如何将“是”和“存在”区别开,很少考虑“是”与“存在”的联系及其意义。文章认为“是”与“存在”是不可分的, “是”显现“存...[详细]
海德格尔认为,现代科学仅与存在者打交道而遗忘了存在本身,被现代科学所遗忘的存在即是“无”;现代科学的这种“遗忘症”是由决定现代科学的本质的形而上学基础、数学因素和技术本质等多种因素所造成的。[详细]
从人文的视角论,人本主义当是费耶阿本德的科学思想中最重要的特征。费耶阿本德的人本主义科学思想在科学方法论、社会和文化生活三个层面得到了充分体现,并表现出了如下的发展趋势,即从科学哲学内部到其外部、以哲学为批判对象转向以科学为批判对象、以科学...[详细]
胡塞尔坚持一种“普遍科学”的科学观和哲学观,在科学与理性遭到怀疑与诋毁时,胡塞尔却保持着对科学与理性的热情奔放的信仰,他指出,正是对“普遍科学”这一理性信仰的怀疑导致了欧洲文化的危机。胡塞尔认为,近代以来的科学与哲学运动是追求普遍科学和...[详细]
从一种人学的、生存论的或实践哲学的视野上看,技术的存在与非存在是一个与主体的认知与感受 相关涉的问题,追求技术的非存在性或非存在感构成技术人性化和生态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后现代技术日益 呈现出这一特征。通过突显技术的非存在性来改善技术,是...[详细]
对技术本质的不同理解会直接影响技术管理活动。文章在深入分析技术的基本含义、形态和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指出技术管理战略的制定、技术管理对象的选定以及技术管理方式的选择等方面应注意的若干基本问题。[详细]
在生成论的视野中,可以获得关于技术自然属性的许多新认识。在属性类别上,技术自然属性是一 种关系属性;在基本含义上,技术自然属性是指技术人为性中的非人为性属性;在具体表现上,技术自然属性是通 过人工物与天然物相结合的“物质”和天然内容与人工形式...[详细]
技术的共同特征与某一类型技术所独有的特征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把技术分类与技术特征研 究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澄清技术特征研究中的许多模糊认识并避免许多混乱,从而使人们对技术特征的研究和认 识细化、深化和优化。[详细]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人与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环境进行交互作用的新型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与计算机的鸿沟日益缩小,导致认识活动中主客体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文章从主客体交互作用方式、主客体中介的数字化以及主客体中介的模型化三个方面来阐述这种变化。[详细]
在“思辨终止于现实生活”的意义上,作为现实生活内在构成的“技术”与“人文”,在张力关系中的“技 术”先于或重于“人文”的生活“赋权”的必然现实性,以生活逻辑域、生活主体域、生活历史域、生活现实域的四重确 证,消解着以“技术僭越”与“人文退却...[详细]
科学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由科学家发动的民间科普运动,但不幸被作为“科学救国论”以贬义的科学主义载入中国近代的历史史册。科学化运动的目的是养成国人科学的态度与习惯,反对只把科学技术当成满足某种实际需要的工具。它倡导的科学既不同于洋务运...[详细]
从库恩的科学范式论来看,以元气阴阳五行说为基础的中国古代自然哲学是构成中国传统科学范式 的基本思想内核,它形成了中国传统科学中共同的世界观、认识论与方法论。然而,由这种基本思想内核演进而成 的中国传统科学范式,既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合理...[详细]
明清时期,西学第一次传入以后,在“对天体运动规律进行研究”的问题上,中国天文学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徐光启对“求其故”的强调与实践,揭暄等人对天体运动物理机制的积极探讨,最终又回到阮元等人对“求其故”的否定,从而又回到了西学传入前的起点上。[详细]
《湘报》是维新派创办的政治性报纸,但它却蕴藏有丰富的科技资料,不同的栏目、不同的角度,使它介绍与宣传科技的方式各具特色,内容异彩纷呈。文章通过详细的爬梳,分析综合了这些现象,从中看出,维新派政治性报纸对科学技术的传播是有贡献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