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们、先生们非常高兴今天能够参加这个国际研讨会。我是做律师的,经济学家们发生了很多的问题,也许现在需要更多的搞法律的工作者来收拾残局。当然我也和刚才很多学者讲的一样,现在有没有办法?这个是大家正在探讨的,也是我们今天会议的主题。我发言的题目是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
主要讲四个部分,一个是金融危机与贸易摩擦。第二是贸易保护与贸易保护主义的界限。第三是如何在金融危机下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第四是中国为全球经济和谐发展所做的努力。
第一个问题讲金融危机与贸易摩擦,主要从法律上来分析贸易摩擦的概念。首先就是贸易摩擦是跟国际贸易相联系的。有三个概念我们在这有必要进行探讨。第一个是自由贸易,第二个是公平贸易,第三个是贸易摩擦。
关于自由贸易,我本人认为自由贸易实际上是一种理想状况,是追求的目标。在现实生活当中,真正的自由贸易实际上很难完全的存在。我在欧洲生活了20多年,我自己切身的体会,英国这个国家确实是真正的崇尚自由贸易。当然现在情况怎么样,刚才已经有学者给大家看了数字,但是从以往来说,英国确实是在欧盟是高举自由贸易大旗的。但是英国是不是完全的自由贸易也是成问题的。大家知道一直在讲欧盟对中国的第一个反倾销案有是糖精案,就是英国的一个跨国公司提出来的。因此一个主张自由贸易的国家,实际上也有很多限制贸易或者是贸易保护的行为。
公平贸易是WTO以后逐渐的推崇和占主导地位。现在的自由贸易是在WTO框架下的公平贸易。公平贸易和公平竞争不是一个概念,公平贸易我个人认为是一种有规则的贸易。就是有政府干预的贸易。同时也是一种有条件的贸易。甚至是内外有别的贸易。所以公平贸易实际上不完全公平,有的不公平甚至可以从法律上、条文上就能看出来。比如说反倾销,反倾销保护的就是国内产业,所以反倾销就是一种保护主义。它是内外有别的。国内的产业如果倾销的话,不能用反倾销的手段来解决。因此就是说公平贸易实际上是对自由贸易的一种限制。但是反过来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可以说他是对自由贸易的一种保护。那么这个就看你在适用规则上的度的问题。这个度如果把握得好,那么他就是保护自由贸易。如果这个度过头了,那么就会限制或者是抑制自由贸易。因此往往就是大家讲“两反一保”、反倾销的时候会有所困惑。有些人认为反倾销是保护主义,有些人认为反倾销是保护自由贸易。
另外就是关于贸易摩擦。贸易摩擦我认为就是和人类社会的一种感冒。在国际贸易当中,两国之间由于贸易上的顺差或者是逆差,引起另外一个国家的伤害反应。所以我想贸易摩擦上有宽窄,如果窄的话就是一国对另一国过度贸易而出现了很大的顺差。如果是宽泛的定义,我想就是他还包括另外一个国家的反应,这个反应包括采取一些贸易的保护措施。我认为这个应该都是属于贸易摩擦的范围。因为我们讲到贸易摩擦的时候经常说把贸易保护措施放在一起。贸易摩擦是国际贸易的必然现象。
如果两个国家的贸易失去平衡,自然会产生贸易摩擦。这个问题对中国的发展更为重要,因为中国是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工业大国和贸易大国。我看了一下数据,1975年的时候中国整个进出口贸易只有不到100亿,07年的时候中国全球的进出口贸易已经达到2万亿。在这样一个新的经济体不断发展和快速发展的情况下,造成贸易摩擦应该是必然的,也是不奇怪的。
但是现在的贸易摩擦我觉得也不用过度担心,因为和以往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现在的贸易摩擦基本上都是在WTO体制下的、有限制的贸易摩擦。是有法律规范的一种贸易摩擦。因此这给我们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提供了一个法律上的保护。
刚才有学者讲,我们现在和30年代的大箫条相比很近似。我觉得现在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因为现在有了WTO的体制。WTO的体制把国际贸易放在一个比较坚实的贸易法律体系下进行。因此我们现在要么你整个摧毁这个体系,否则的话各个国家还在这个范围里面进行,我觉得就不可能达到全球性的贸易保护程度。
我们看一下乌拉圭回合以后国际贸易的走势,其中就反倾销应该是贸易保护措施当中,也是贸易摩擦当中常用的手段。应该说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以反倾销为例,在1995年WTO成立的时候,当年全球的反倾销立案数,是157例。到了1999年的时候上升到356例,2007年的又回落到164例。就是说从1995年到现在,世界全球的贸易保护措施,走向是由低到高。然后又由高到低,走了一个“山”字型。现在有很多的说法,讲国际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实际上我觉得这里有一个错觉,从全球来说,贸易摩擦是有所缓和的。最激烈的时候就是在WTO建立不久,也就是说乌拉圭回合协议签订以后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由于关税的急剧下降,使的贸易摩擦大大增加。也就是说在88年、89年、2001年达到了最高峰。但是由于世贸的整个法律机制,以及世贸的争端机制给予一些违法、滥用的政策作出了大量的裁决。由于世贸体制的正常运作,世贸易摩擦是大幅度下降的。但是这里有一条,在整个世界贸易摩擦数量逐渐下降的情况下,对于中国的贸易摩擦,尤其是反倾销却是大大上升。这条和中国本身的经济发展也是有关系的,同时和国际上对中国的一些歧视性的反倾销也是有关系的。但是总体上多边体制下的贸易摩擦是有可预见性的。最近多哈回合关于规则的谈判有两个目标,一个就是要澄清和改进规则。要加强WTO的纪律。这个反映了我们整个世贸的体制还在运作。如果正常运作的话,对于整个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是一个很大的制约。
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贸易摩擦的升级可能是否存在?我们认为是存在的。从我自己从事“两反一保”,尤其是反倾销方面,目前还没有强烈的感觉到。也就是说从08年的下半年到现在,贸易摩擦或者是“两反一保”的案件数量还没有大大增加。这个我们会议一下1997年金融风暴的时候,也是在一两年以后贸易摩擦的数量才急剧上升。所以我认为再过一两年国际贸易摩擦的数量会大大上升。但是如果我们采用贸易保护主义,这个就会把整个全球贸易和贸易摩擦引入一条死胡同。我想中国很多人都不会主张贸易保护主义。刚才周教授谈到广东的一些贸易保护说法,我觉得可以看到在中国这种贸易保护的说法,虽然现在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对中国的企业影响很大。但是贸易保护主义这种说法在中国还是局部性的。而不像有些国家是全国性的。因此我们应该在WTO的框架下来维护国际贸易。
第二个大问题我想讲贸易保护与贸易保护主义的界限在什么地方。首先就是在WTO的框架下,合法的贸易保护还是允许的。不允许的是贸易保护主义。我认为贸易保护主义现在很难下定义。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形容贸易保护主义。实际上它是一种违反国际法的、过度的,甚至是歧视性的一种贸易保护政策。这个我认为是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但是为什么对于贸易保护和贸易保护主义讨论经久不衰。在各个国家都有强有力的支持,困惑在于贸易保护主义有可能合乎国内法,而违反国际法,因此在国内可能受到比较大的支持。这个就是在争论上会持续下去。大家也可以看到无论在美国和中国,都是既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
贸易保护主义最根本的问题是背离国际法的。另外就是这里我们要看到,每个国家虽然有合法的贸易保护。但是又有多样性和合法性。多样并不一定是违法,在反倾销上,像美国征税是追溯的,但是欧盟和中国是往后的。这些都是多元性的。但是在多元性的下面就有可能隐藏违法。还有就是歧视性的贸易保护主义。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国际在对中国的反倾销上有合法的歧视一年,也有违法的歧视一面。
另外就是单边主义。单边主义也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而且是一种更重要的贸易保护主义。大家知道美国和欧盟都搞反规避,这个是多边规则不允许的,这个就是明显的单边主义。现在WTO的体制就一个比较大的威胁,就是WTO是一个多边体制,这个多边体制的建立是在美国为首的单边主义促进下进行的。因此他的危险在于,如果有一天美国的单边主义过头的话,这个多边主义就会受到影响。而反过来我们要加强的是多边体制对于美国的单边主义的制约。
另外就是贸易保护主义要牺牲国际法律制度、国际法律秩序。因此对于违法滥用的这些,尤其是过头的贸易保护,我们要抵制,我们要提倡像价格承诺等等这种能够取得双赢的适度的贸易保护。
另外就是贸易保护主义有自损性。我觉得总体上多边法律体制就是对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最大的制约。
第三是如何在金融危机下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第一我们要加强WTO规则谈判。第二要加强执行多边纪律。同时在采取合法的贸易保护措施过程中要强调合法性、透明度,要提倡适度的原则。同时我们中国也应该成为一个贸易大国,承担起一个贸易大国应有的责任,提倡进行和谐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发展。
最后就是简单的提一下中国为全球经济和谐发展不仅提出了口号,同时我们也作出了确确实实的努力。一个就是中国现在保持自己的经济增长,实际上就是在促进全球经济尽快的恢复。第二个就是中国在全球的贸易摩擦当中,中国承受了相当大的部分。06年、07年这两年全球的反倾销案子当中,有30%多是中国的企业所承受的。因此我们忍辱负重。第三个方面就是中国在进行切实的经济大转变。一个是扩大内需,第二个是产品创新,这些都是对稳定整个国际贸易体制和国际贸易具有重大的举措。同时我们也派出了大型采购团,我们对敏感产品加征出口关税,我们减少一些敏感产品的增值税退税,同时我们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加工贸易,实行出口企业的资质管理,淘汰一些落后产能的企业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为稳定、自由的世界贸易体制所做的贡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