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
1981年获宁夏农学院学士学位
1984和1987年分别获北京农业大学作物生态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1987-1989年在原中央书记处从事政策研究
1989年开始任北京农业大学国际农村发展中心主任
1990年赴德国及荷兰学习发展学
1994年起在荷兰Ninmegen天主教大学进行发展学的博士研究(未完成)
1998年开始兼任中国农业大学农村发展学院院长
2002 起任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
作为一名农村发展领域的高级研究人员和专家,曾在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工作两年,进行农村发展政策研究,并在多个国际组织供职,其工作和学习经历遍及二十多个国家,足迹遍布中国所有省份。其工作领域主要涉及农村发展、推广培训与沟通、农地系统研究、参与式研究与发展、参与式规划、性别与发展、可持续资源管理、扶贫、中国云南哈尼、彝族和瑶族的发展研究以及文化交流等方面。
此外还担任了多项社会兼职:中国农经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顾问,中国扶贫基金会理事,国际农业推广学会常务理事等
教学领域:高级发展学
课题项目:
中国西部地区自愿移民研究 福特基金会 2001年4月-2003年1月 主持人
社区资源管理与农民技术研究 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 2002年-2004年 主持人
中国社区林业的社会管理与地方参与 福特基金会 2002年-2004年 主持人
参与式扶贫调查研究 日本协力国际事业团 2003年 主持人
农村发展能力建设研究项目 福特基金会 2003年 主持人
易县社区发展与扶贫研究项目 德国EZE基金 2001年-2003年 主持人
我国农业推广的现状与问题 科技部 1999-2000 主持人
参与式农业研究方法 欧盟 1999-2001 主持人
参与式沙地治理 德国 1999-2002 主持人
主要论著:
参与式扶贫培训教程 2003年8月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中国农村情况研究报告 2003年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谁是农村发展的主体 1999 农业出版社,
参与式发展概论 2001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性别与发展导论 2001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社区发展中的儿童参与 2002 中央编译出版社
技术发展与农民参与 2003 中国农业出版社
关于发展为导向的性别分析方法的讨论 社会学研究 2002年10月
论农事生产系统研究范式 农业技术经济 2001年4月
KAP方法在农业技术次啊用研究与推广实践中的运用 农业技术经济 2001年3月
性别与发展理论评述 社会学研究 1999年10月
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2年2月
扶贫实践中妇女性别需求变化的研究 妇女研究论丛 2000年4月
农民参与式实用技术创新的理论研究——不同利益群体利益整合机制探讨 贵州农业科学 2002年5月
论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方向与战略 中国农村经济 2002年11月
2002年中国农村若干重大问题的回顾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