贠杰:全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2009-05-08
作者:
来源:中国社科院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新的部署。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已进入重要的历史阶段,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顺利实现新时期的战略目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各项改革的关键,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及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无疑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十七大报告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系统论述,对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全面推进和深化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从行政管理角度看,十七大报告的一个突出特色,是将行政体制改革提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将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有机结合起来。首先,十七大报告对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作出了全面部署,将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摆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在许多具体领域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例如,行政法律制度逐渐完善,政府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及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政务公开等工作都取得积极成效,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方式发生了明显转变。但是,总体来看,各项改革还处于各个具体领域单兵突进的状态,总体性、协调性和战略性不足。这虽然是由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渐进性特征所决定的,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也发生了重要变化,改革逐渐进入到全面攻坚阶段,许多具体领域的改革都需要在整体部署和协调下得以深化。这种客观形势对全局性、战略性的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重心由各个具体领域向整体推进、全面深化的方向转变,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这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全面、整体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并不意味着忽略重点、淡化策略。十七大报告对近期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提出了具体要求。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规范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统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严格控制编制;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等。事实上,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这些问题,反映了当前行政体制改革中的难点与重点。所以,在整体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同时,寻找一些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突破口,重点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将对行政体制改革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将为整体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创造更好的条件。从这些方面考察,十七大报告关于行政体制改革的论述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对今后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必须看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仅仅是一种原则性的指导思想和战略部署,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正确有效的落实。在全面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一些直接关系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效和政府形象的突出问题。当前,尤其要处理和解决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正确界定政府、市场和社会的界限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在改革中,既要解决好政府“越位”、“错位”的问题,更要重视解决好政府“缺位”和职能履行“不到位”的问题。在有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在直接涉及民生的一些公共领域,防止出现过度市场化的倾向,着力解决好城乡和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持续扩大,低收入阶层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买不起房,农民工权益得不到切实保障等一系列突出问题,使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上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本要求。
总之,在十七大精神指引下,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从实际出发,确立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政府职能理论,科学借鉴而不是简单照搬国外行政改革的经验和做法,努力建设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一致的有为和有效政府,依法行政、廉洁行政,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