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庆炳:1936年生,福建省连城县莒溪乡人。195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并留校任助教。1963-1965年,任越南国立河内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1967 年--1970年,任阿尔巴尼亚国立地拉那大学客座教授,1978-1983年曾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1985-1995年曾任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1995年3月-1996年2月任韩国高丽大学校中文系客员教授。2000年任新加坡南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研究员。
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评定的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 文艺理论、古代文论、文化诗学
近年出版学术专著 :
《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马克思与当代美学》(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文艺心理学教程》,主编之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童庆炳文学五说》,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5月版。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北京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
《维纳斯的腰带――创作美学》,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价值观的演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西方文论十讲》(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美学与当代文化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文学经典的建构、解构和重构》(编者),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在历史与人文之间徘徊——童庆炳文学专题论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小红楼论学文丛》(5册):《童庆炳谈审美心理》、《童庆炳谈文心雕龙》、《童庆炳谈文学观念》、《童庆炳谈古典诗学》、《童庆炳谈文体创造》,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
长篇小说:
《生活之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淡紫色的霞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代价》,群众出版社2005年版。
随笔集:
《苦日子甜日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近年来发表论文:
《论文学语言文本的三重语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
《审美论—语言论—文化论:新时期30年文论发展轨迹》,《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04
《文心雕龙》“循体成势”说》,《河北学刊》2008/03
《巴赫金与当代中国文学理论话语》,《文艺争鸣》2008/03
《新时期文艺批评若干问题之省思》,《文艺争鸣》2008/01
《黄药眠的“生活实践”文艺论》,《东疆学刊》2007/03
《朱光潜的“美学实践论”文艺思想》,《文艺争鸣》2007/05
《延伸与超越——“新时期文艺学三十年”之我见》,《文艺争鸣》2007/05
《“重建”——历史文学创作的必由之路》,《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文心雕龙>“文外重旨”说新探》,《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
《<文心雕龙>“杂而不越”说》,《文艺研究》2007/01
《新时期文学理论转型概说》,《中外文化与文论》2006/01
《<文心雕龙>“会通适变”说新解》,《河北学刊》2006/06
《重建·隐喻·哲学意味——历史文学作品三层面》,《社会科学辑刊》2006/06
《试论中国古代文论的价值根据》,《文艺理论研究》2006/05
《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论》,《东疆学刊》2006/04
《中国叙事文学的起点与开篇——<左传>叙事艺术论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
《文化诗学——文学理论的新格局》,《东方丛刊》2006/01
《“文化诗学”作为文学理论的新构想》,《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1
《周扬文艺思想论略》,《东疆学刊》2006/01
《新时期文学审美特征论及其意义》,《文学评论》2006/01
《文学本质观和我们的问题意识》,《社会科学》2006/01
《毛泽东与“读者意识”》,《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6
《刘勰<文心雕龙>“阴阳惨舒”说与中国“绿色”文论的起点》,《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06
《新时期文学理论转型概说》,《江西社会科学》2005/10
《<红楼梦>、“红学”与文学经典化问题》,《中国比较文学》2005/04
《文学经典建构诸因素及其关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
《文学经典建构的内部要素》,《天津社会科学》2005/03
《历史文学中的封建帝王评价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文学独特审美场域与文学人口——与文学终结论者对话》,《文艺争鸣》2005/03
获奖情况:
1984年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
主持过国家“75”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重点项目“文艺心理学研究”,获研究成果15种,最终成果专著《现代心理美学》获首届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著作成果二等奖。
高校教材《文学理论教程》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国家级优秀教材二等奖。
专著《文体与文体的创造》,获普通高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专著《文学审美特征论》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奖二等奖。
专著《维纳斯的腰带:创作美学》,获2002年北京市第7届哲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在双向拓展中更新文学理论课程”,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专著《文学活动的审美阐释》,获教育部学位办优秀教材奖。
联系方式:
电子邮件tongqb@263.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