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法学 > 文章详情
郑少华:新加坡循环经济法制之启示
2009-05-07 作者:  来源: 

“袖珍型国家”新加坡,其国土面积仅有620平方公里,但其经济增长、社会福利水平以及环境保护等都居东盟之首。近十余年,新加坡循环经济法制的发展也成为东盟成员国的榜样。其循环经济法制给他国带来颇多启示。?

一、严格且严厉的环境法制成为循环经济发展的坚实法制基础
新加坡法制之严厉举世闻名,其环境法制也不例外。对于信手涂鸦、破坏环境者,其法律甚至规定了严酷的鞭刑。对于一些破坏环境与公共卫生者,其罚金之高当冠世界之最。但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的环境法制并不是西方发达国家法制的简单移植,其还巧妙结合了传统儒家文化与新加坡华人传统文化。如对于一些破坏公共环境者,其法律让他们穿上书有“垃圾虫”字样的黄色夹克衫,去东海岸清扫大马路,使受罚者深受其辱。而这种处罚在好面子的华人中造成的威慑力是其他处罚所不能比拟的。因此,严格而且严厉的环境法制作为推行循环经济发展的“大棒”,成为新加坡政府的重要举措。?

二、《公共环境卫生法》与绿色计划成为新加坡推行循环经济的主要法律依据
迄今为止,新加坡并无一专门的循环经济法律。但作为承继英国法的英美法系的法治国家,新加坡以《公共环境卫生法》与新加坡绿色计划作为成文法法源。其特点有:第一,《公共环境卫生法》融环境污染防治法、公共环境卫生保护为一体,便于两者的平衡。第二,在《公共环境卫生法》中对工业废物的处置、处理和循环利用进行专章规定。第三,目前实行的《新加坡绿色计划2012》包含了国家再循环计划,对发展循环产品市场与各类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率进行了周详的规定。
根据《公共环境卫生法》与《新加坡绿色计划2012》的要求,新加坡政府设定了专职部门,帮助厂家和居民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废物的产生。目前新加坡的制造业废料有40%已得到再循环使用。政府推行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已在1/7的居民中实施,垃圾收集人员定期发给居民专用塑料袋,回收纸张、旧衣服、电器元件等可再生垃圾。在新加坡,工业废水必须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经净化的再生水重新用作工业用水。新加坡在主要马路上设定了汽车尾气监测体系,不符合“欧洲2号”废气标准的车辆已被禁行。?

三、高效、清廉的政府是新加坡循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新加坡政府的高效与清廉深受称道。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高效、清廉的政府再次显示了其主导社会的能力:其一,清廉的公务员队伍保证了新加坡各类环境法律、措施与循环经济措施的落实,使循环经济在新加坡有良好的执法机制。其二,对世界绿色潮流与循环经济技术市场的发展,政府采取财税、信贷等方面的支持措施,促进了新加坡环保产业、循环经济产业的蓬勃发展。例如,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拟定策略,决定把新加坡发展为一个环球水中枢,希望本地的水处理设备与服务行业在十年内可增长到全球市场的3%~5%,在预处理膜领域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达5%~10%。其三,科学与合理的政府决策机制,使新加坡绿色计划与城市规划的制定变得切实可行。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先生所言的“政府的决策应倾听民意,但不能受民众情绪的左右”是新加坡政府科学决策机制有效运转的真实写照。?

四、各类行业协会与环保团体成为新加坡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根据《新加坡绿色计划2012》,来自政府、公私机构及民众的115名成员成立了新加坡绿色计划协调委员会与6个行动计划委员会,提出了废物处理、清洁空气、自然保护等24个项目的155个行动计划,并定期进行检查、评估、监督及落实。
新加坡工业联合会与新加坡生产力与标准局联手成立了来自于政府与私人部门的包括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及ISO14000国家协调委员会在内的多个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共推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其他的工业协会在推行ISO14000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例如,电子工业委员会在电子行业做了大量工作;新加坡化学工业协会已经制定了在其成员中促进生产、运输、化学处理方面安全操作的计划。如是,新加坡行业协会与环保团体、政府、公众一起推动了新加坡循环经济法制的发展。?

五、企业与公众是新加坡循环经济法制发展的社会动力
新加坡民众在政府长期的环保教育下,其环保意识相当高。如新加坡政府对冰箱的节能尚无硬性规定,但以产品安全为前提,环保、节能和款式已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低能耗冰箱日益受消费者欢迎。冰箱上是否有低能耗标识,成为顾客挑选冰箱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又如,
为支持新加坡新生水的开发计划,2002年新加坡国庆节曾出现万众同饮新生水的景象。近年来,新生水已成为新加坡人的一种消费时尚。
由于新加坡政府长期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政策,禁止与限制公害企业进入新加坡,因此,新加坡在高速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成为环境保护最好的城市之一。而这又吸引了那些注重环保的公司入驻新加坡,这些公司则成为新加坡环境保护的坚实同盟,使新加坡成为环保产业与循环经济产业的集聚地。?

六、独立自主与积极的环境外交政策为新加坡循环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氛围
作为一个小国,其经济发展与内政方针都极易受大国操纵与国际社会的左右。但长期以来,新加坡政府坚持独立自主与积极的环境外交政策,使其循环经济发展不受大国左右。如在美新自由贸易区谈判中,新加坡政府坚持在协议中加入环境保护的方案。在招商引资中,坚持本国环境标准,不以牺牲环境与民众健康来迎合外国政府与跨国公司。如此,就为本国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氛围。
【编者按】 2003年,当新《婚姻登记条例》将婚前医学检查由强制变为自愿时,关于婚检的强制与自愿问题曾在学理界引发过一场争论。2005年6月24日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修订后的《黑龙江省母婴保健条例》,明确规定了重新实行强制婚检制度。一时间,围绕“强制婚检”,争议声再次响起。针对这些争议,上海市法学会于2005年8月11日召开了“恢复强制婚检合法性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就婚前医学检查的有关法律问题发表了针锋相对的观点。本刊编辑部将此次研讨会上交流的论文予以刊登,希望引发读者更深入的思考,并欢迎读者继续来稿争鸣。

*  郑少华,男,华东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