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资讯 > 社科人物 > 文章详情
童世骏——华东师范大学
2009-05-06 作者:  来源:上海市西南片高校联合办学服务网

  童世骏,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主要工作经历及成绩: 
  1958年9月14日生于上海,祖籍浙江萧山,
  中共党员,博士,现任华东师大哲学教授。
  1964年至1965年在浙江萧山华家垫小学就读。
  1965年至1971年在上海虎林小学就读。
  1971年至1975年在上海市虎林中学就读。
  1975年3月至1978年4月在崇明跃进农场工作。
  1978年春入华东师大,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
  1984年年底毕业留校工作至今。

  1986年晋升讲师,1991年晋升副教授,1994年晋升教授。1995年5月至1998年4月任华东师大哲学系系主任、哲学研究所所长。1997年11月至2000年8月担任华东师大人文学院副院长。 兼任上海中西哲学和文化交流比较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理事、上海市哲学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宗教学会理事、上海人民出版社《当代中国哲学丛书》编委、香港《社会理论学报》编委,国家教委第一届高校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还担任华东师大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外文化比较研究室主任、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1988年8月至1989年8月在挪威卑尔根大学哲学系进修。1989年8月至1994年8月在该校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994年6月通过论文答辩,8月正式获得博士学位。

  1989年至1994年几次出席在挪威University of Bergen召开的现代化理论方面的国际学术会议,1989年3-4月出席在南斯拉夫(现克罗地亚)古城Dubrovnik举行的科学哲学和政治哲学两个讨论会。1995年5月赴香港中文大学参加“中国近代史的社会学诠释”讨论会、1996年7月至8月赴美国University of Oregon参加“女性主义认识论”夏季研讨班、1998年5月至11月受“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资助以客座教授身份赴德国University of Marburg哲学系工作,其间赴挪威University of Bergen、University of Tromoso和University of Oslo访问。受美国富布赖特基金会资助,以研究学者身份于2000年8月赴Columbia University访学1年,其间访问其它一些学校,包括2000年10月参加在美国University of Kentucky召开的“第八次批判理论圆桌会议”。

  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西方哲学(尤其是新法兰克福学派)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注重(在学术传统方面)沟通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工作,(在学术领域方面)沟通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工作。1995年以来还积极从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

  先后主讲《现代西方哲学》、《哲学概论》、《认识论研究》、《逻辑思维的辩证法》、《当代欧洲大陆哲学》、《当代英美哲学》、《近代西方哲学原著选读》、《马克思主义和当代西方思潮》等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课程10余门。1986-1987年获学校优秀教学一等奖。 著有论文70余篇,个人著作3部,与另一作者合著专著1部,主编或参与编写的著作6部,主持翻译著作4部。

  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个,教育部和上海市科研项目3个,并担任华东师大哲学系同挪威卑尔根大学科学与人文科学理论研究中心的一个长期合作项目的中方负责人。 与另一作者合著的《马克思恩格斯同时代的西方哲学》一书获1995—1996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1998年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二等奖、1999年首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 1993年获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称号。1993年至1998年间担任上海市青联委员。1995年获国家教委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励基金项目资助。1996年获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资助。1997年1月被国家教委、国家人事部授予“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1998年2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