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耕,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马克思哲学,社会发展理论
主要成果:
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唯物论研究(日本)、求是、光明日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先后出版专著五部;参与编写国家级教材三部。其中代表性著作是:杨耕集、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获奖情况
1. 《关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必然性的历史沉思 target=_blank title=网上书城检索>马克思的社会研究方法及其当代意义。
获奖情况
1. 《关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必然性的历史沉思获第一届全国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4年),授奖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共青团中央。
2. 当代中国"第二次革命"的内涵、性质和意义获全国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优秀论文奖(1994),授予单位:中宣部、中国社科院、国家教委、中共中央党校、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解放军总政治部。
3. 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993年),授奖单位:中宣部;获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授奖单位:国家教委。
4. 邓小平与当代中国(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993年),授奖单位:中宣部。
5.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合著),获第三届高校优秀教材奖(1995年),授奖单位:国家教委。
6. 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基础的再思考获北京市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1996),授奖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
7. 论实践的世界观意义获北京市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1996),授奖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
8. 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意义获北京市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1995),授奖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
9.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合著)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996),授奖单位:国家教委。
10.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合著)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1996),获奖单位:国家教委。
11. 邓小平与当代中国的三大历史转折获北京市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授奖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