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校长论坛 > 文章详情
江南大学校长陈坚:走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2009-04-29 作者:陈坚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迫切需要探索建立和形成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需要走出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大学发展之路。下面结合我校近几年改革发展的实际,交流几点实践认识和体会。

  发展目标:战略规划 高端设计

  江南大学是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3校合并组建而成。由于3所学校分别隶属于政府不同层次主管部门,办学水平、规模、实力都不尽相同,因而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困难和矛盾:一是学科发展严重不平衡;二是办学资源相当匮乏;三是大学制度还不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党政领导,在发动全校干部和教职工广泛参与的基础上,对学校发展愿景、远中近期规划进行顶层设计,统筹谋划。

  绘制了学校中长期发展蓝图。我们着眼于管理、改革、质量、特色,研究制定了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其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并进一步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思路。其中,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夯实基础、积聚能量,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协调发展、重点突破,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全面提高、奋力达标。

  制定了第二阶段发展的“攀登计划”。从2008年起,学校进入了“协调发展、重点突破”阶段。为了确保这一阶段任务的完成,我们通过4个工作环节,对学校总体状况、教育部高校实力、大学排行榜的评价指标等进行分析和比对;对影响高校学科实力的因素,我校存在的薄弱环节,必须突破的项目和指标进行前瞻性的研究和思考;对涉及学校发展的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工作必须提出的核心指标和扩展指标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协商;最后经过全面加工和处理出台了“攀登计划”,将其作为未来8年学校增创新优势、谋求新突破、实现新跨越的主导性战略举措。

  实施了三年一个任期的目标责任制。新一轮任期目标责任制在目标制定方面,我们以“攀登计划”为总任务,以近年工作状况和业绩为基础,党政目标合一,共同签订一份目标责任书,同时注重投入与产出,学校各职能部门与学院实行捆绑式目标责任制;在指标体系方面,实施分类制定,将指标类型分为约束性指标、指令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在指标制定和评价方法上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数量与状态同倚重的原则;在考核方法方面,注重年度考核与终期考核相结合,既注重目标完成情况,更注重效益、影响和工作状态,既注重考核结果的多元化,更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

  特色学科:提升高峰 扩展高原

  在学科建设的思路上,我们认为方向凝练应在领域主流的基础上体现特色,要能准确判断并支持有可能出新的优势方向;队伍汇聚应针对团队在生存、发展和成熟不同时期的要求加强建设,同时要加强对教师团队自觉精神的教育;平台构建应围绕科学工程,以学校外部评价和外部竞争力为主要依据。

  在学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的做法为:一是选择性卓越,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带动一般,在平衡校内因学科差异而带来的一些矛盾的基础上,集中优质资源,创建学科高峰,注重形成学科特色;二是提前进入,把握学科发展趋势,增强学科发展的预见性和敏锐性,做到早谋划、早布局;三是建立良好的学科生态环境,力求学科之间能够互相支撑,通过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形成良性循环共生共荣的学科生态环境。

  办学资源:开源节流 优化管理

  只有通过经营和创造、盘活和整合,才能将各种现实资源或潜在资源真正变成可以支撑学校发展的有效资源。我们深感办学资源相对匮乏,因此,在大学管理过程中,一直高度重视资源的运作和管理。

  努力建设高起点数字化节约型的高校。首先,努力增强全校师生员工节约资源的意识。其次,以制度为保障,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同时,加大公共资源的共享力度;另外,还进一步加强成本核算,将资源有效使用的情况与相关部门的业绩考核挂钩。再其次,我们以科技为依托,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通过利用数字网络通信和自动控制技术,实现了技术节能。

  努力建设高水平开发社会资源的强校。学校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离不开拥有更多的办学资源,为此,必须提高积聚资源的速度,而拥有较高的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却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中国教育报》2009年3月2日第6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