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经济 > 文章详情
吴晓求:有关全球金融危机产生原因的十个问题
2009-04-28 作者:  来源: 

        建设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个问题一定是全球的,而且是新世纪最重要的金融中心的一个宏大的设想。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确给我们带来全面深刻的影响,既对我们全球的金融市场、金融体系、金融秩序带来新的思考,同时也对我们的理论研究,也产生某种兼顾性影响。每一次大的危机,每一次大的事件,除了兼顾和完善我们现有的规则、制度、法律,还有很重要的一面就是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我们的理论体系。1933年的那次大危机诞生了凯恩斯的宏观干预理论,那么这次大的金融危机会产生什么理论呢?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如果找不到,我想未来会出现更大的危机,我们就难以找到完善制度的正确方向,也找不到理论完善的正确方向,所以我想我们这些大学生、大学教授必须深刻的思考和理解。我初步想来,发现有十个大问题需要思考:

         第一,全球的金融体系会产生深刻的变革,给全球金融体系的变革带来极大的推动力。这其中我想重要的结果,再过二十年我们就会看得到。在上海我们尽管努力一定会成为新世纪最重要的金融中心。我们的这个金融中心功能非常多。以货币交易为主要功能的金融中心是伦敦市场,并不是在美国的纽约市场。美国是20世纪最重要的资产交易中心,因为美元非常强大,所以美元市场和全球各国,各种机构,各国政府所必须储备的资产。虽然我不敢说再过二十年,上海就会取代纽约,但至少可以和它平起平坐。因为那样的话人民币就会成为和美元同等重要的储备性货币。那么人民币的其他资产,人民币的金融产品,一定会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必须储备的资产。所以人民币的资产交易中心和中国的经济的存在一样重要。我想一定会成为现实,就是全球金融体系的改建。这个新的金融中心可能就是金融危机带来的一大结果。

          第二,我们要认真反思,全球货币体系的构想。我不敢说我现在不能说,这次因为美国金融危次贷机席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百分之百的来自于目前单极的货币体系。但可以说这种单极的全球货币体系一定是这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它是没有约束的。当全球各地没有任何约束的时候,它一定会泛滥存在。它一定会把风险转给所有的人,所以今天我们新的全球的国际货币体系,一定要形成有约束力的货币体系,稳定价格的货币体系,我的理念是我们要构造一个人民币、美元、欧元三足鼎立有约束力的、相互制约的全球的新的货币体系。我想这个应该是可以到来的。如果这个目标非常明确,那当然就必须加大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人民币现在还不完全是一个可以流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买卖的货币。那么首先得走过这一关。这一关都过不去,其他的是无从谈起,所以人民币没有完全可以成为可流通的货币,说把上海建成全球的金融中心那是不现实的。这是他最原始、最基本的元素。没这个元素什么事情都无从做起。所以这个我想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为此我想我们还是要大胆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改革的步伐,我们千万不要被金融危机吓倒了,因为金融危机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对中国来说就是这样的。

          第三,我们要深刻思考金融创新和风险监管的关系。现在的金融创新是制度创新,最主流的趋势是金融产品的创新,金融产品的创新眼花缭乱。刚才吴行长分析的非常透彻,就是这种产品你根本不知道它今后产业(结构层面)是什么,你无法对它的信用经济评估,无法观测它的风险度,但是我们又不能阻止这种创新,因为金融的市场化、自由化是一种基本趋势的。关于金融业这是没有争议的,这个争议来自于市场化的,来自于制度的创新,但是我们又坚定的是,随着金融业越来越复杂的结构性金融为主体的新的产品的风险控制,以及透明度的加强,是我们加强监管的前提,我们不能阻止创新,但是我们没提到监管,我想这也是这三个理论问题,我们千万不能有这种金融危机出来以后,我们就把这种危机归结于是金融创新,有一种观点认为是金融创新带来。我不认为是这样的,不能说是对这种创新的风险节制,以及监管跟不上有关。

          第四,金融机构的市场化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本次五大投行一个基本消失,两个被兜售,两个成为银行的附属机构。五大投行推进了20世纪整个金融体系的市场化,它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它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它的公司治理没跟上,五大投行原来都是合伙制的,到了90年代纷纷上市,上市之后合伙制的基本功能没有改变,但是它建立的有限公司,它的风险已经改变了,于是这就产生了在这样一个金融机构里面,金融和风险,出现了严重的不匹配,这种不匹配会造成这些从业人员从自身利益出发,会大大地冒进,就是冒进式的创新,完全不计后果,只管自己的经营。

          第五,对货币流动性的观测要改进。现在我们对货币的观测停留在非常原始的阶段,实际上经贸的快速就在改变市场的流动性,而货币的核心就是流动性。我们说什么是货币,就是可交易的信用,以及可流通的信用。货币并不市金属也不是纸币,是可交易的信用就是货币,可交易就包括可流通的信用。那么金融市场可流通的信用,某种意义上说,它就是货币,也就是说货币在拉长,货币的链条在拉长,可是我们对货币的监测还是原始不动,这就给未来的对货币的冲突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这是没有跟上的。

          第六,货币策的功能要改善。我们货币的政策,有的走的很冒进,这在信息化(现代化)时代创造了一个辉煌,现在很多人把这场危机归于此,我认为这是不公平的。这场危机暴发前前所未有的创新,带来了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现在把危机原因都归结到金融创新,这是不公正的,而且它曾经把货币政策的资源拓宽到对资本上的观测中。对中国来说,货币政策的更新,视野要拓宽,功能要调整,我们中国的货币政策还是停留在比较原始的阶段,关注通货膨胀,方式没错,我们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制规定的是这一条是它的天职,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还有一条,以此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后面还有非常重要的目的,所以说,货币政策除了要关注通货膨胀,还必须高度的关注我们的经济增长,还必须高度关注金融市场的持续稳定增长。没有货币政策的支持,金融市场是得不到发展的。要把它纳入到一个宽广的视野中。

          第七,金融的创造力和金融创新的关系。金融创新的本质上,是如何满足日益变化的消费者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因为人们对金融产品的需求的结构是不同的,那么很有人需要一个非常好的金融产品,也就是说它很有可能是一个冒险。它就需要多样化的金融产品给它。我想金融如果没有杠杆就不叫金融,这个金融创新是古来有之,所以说金融杠杆可能还有提高,可能还是高于我们银行的杠杆,如果说把商业银行的杠杆是标准化,我不认为这是对的,关键还是说你这个杠杆交易的动态的根据,也是对大额风险的控制,因为现在还是有一种不同的看法,认为这个风险来自高涨的,可能是技术层面。但是不能因此得出商业银行的杠杆是标准化的杠杆。

          第八,金融功能和金融机构多样性。刚才吴晓灵行长讲的,我认为非常透彻的分析,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五大投行没有了,现在谁去做金融事业的创新,谁去做金融产品的设定,是交给商业银行吗?显然不是,所以说,对金融功能的多样性和金融机构的多样性,我认为仍然要存在。所以中国所面临的问题,比如说我们的证卷公司或者我们的投资银行,未来的金融模式是什么,它究竟是股份化的,还是有控股模式下的一个子机构,还是附属的,这是我们必须解决的。股份化的,它会走向很高度的创新,有更高度的活力。附属化的,倒是风险降的比较低,但它的创新能力会大幅度的降低。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我们需要什么,没有万能的制度就看我们当今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第九,金融证卷化的未来,前途究竟怎么样。金融创新出了产品以外,资产的证券化仍然是个基本趋势。我们不要把金融危机简单的认为是资产证券化带来的。如果没有资产证券化,那可能就是市场危机,那就是银行危机。那就是其中的银行企业的利率,我现在已经是把银行证券化的市场,现在资产证卷化,把危机消化在市场。

          第十,我们需什么什么样的金融体系。我们现在需有一个华丽外衣下的金融体系,里面五脏六腑都烂了,但它还有华丽的外衣。还是说我需要一个虽然时有发烧,时有咳嗽的金融体系。我想我可能更需要一个可能经常发烧但身体还是比较健壮的金融体系。因为它很好。我不需要一个华丽外表的金融体系。

          上面十大理论就是需要我们非常深刻的思考,现在我们清楚有力的推进我们中国金融经济体系的市场化改革,有利于我们把上海建成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上海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这些事情的建设看来是非常艰巨的金融问题,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就是中国走上由目前的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最大战略性的一步,我确信这个目标可能实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