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会议资讯 > 会议动态 > 文章详情
国内外知名学者齐聚人大研讨“亚欧国家社会保障与社会和谐展望”
2008-06-05 作者:sinoss 来源: 

  6月2—3日,由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德国艾伯特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国家主导的基本福利制度----亚欧国家社会保障与社会和谐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隆重举行。来自德国、英国、瑞典、匈牙利、波兰、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越南、中国与中国香港地区亚欧两大洲的著名社会保障专家,以及来自联合国开发署驻华代表处、德国驻华使馆、德国艾伯特基金会驻北京办公室、德国艾伯特基金会驻韩国办公室、德国艾伯特基金会驻新加坡办公室、中欧社会保障合作项目外国代表和人民大学社会保障专业部分师生约100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在会议开幕式上,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惠玲教授代表学校致欢迎词。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原劳动保障部副部长王建伦女士、德国艾伯特基金会驻北京办公室主任罗兰德·费希特先生分别代表主办单位致词。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副会长郑功成教授主持会议开幕式。   

        本次会议共分“亚洲的福利制度—历史发展和当前改革”、“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过去、现在和未来”、“欧洲的福利制度—历史发展与当前改革”、“亚洲的福利制度—国别研究”、“欧洲的福利制度—国别研究”、“综合讨论—亚欧的未来之路”六大板块,通过主题发言与圆桌研讨的方式密集进行。

  本次重要的国际研讨会的背景,是上一届亚欧首脑会议宣布在对话中引入社会合作伙伴并积极开展合作。因此,就一系列社会问题展开持续的对话和交流正在成为亚欧交流的重要内容。2008年10月,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将在北京举行。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与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决定联合举办此次会议,以为交流和探讨亚洲和欧洲的国家主导的社会福利制度的未来发展愿景提供一个平台,进而增进各方对彼此社会保障制度的深入理解。本次会议的宗旨是为当前亚洲和欧洲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学术讨论提供平台,增进彼此改革观点和经验的交流,促进互相学习对方的最优实践。

  本次会议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若干共识。大家认为,欧洲社会中,国家主导社会福利体制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并且,他们的社会保险制度是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最显而易见的成就之一。欧洲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有着共同的发展趋势,就整体而言,欧洲的公民对未来的社会保障制度有着非常相似的期待。而在东亚国家中,国家主导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多样性比欧洲更甚。这使得东亚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也大相径庭。东南亚国家,例如新加坡采用了新自由主义的理念来构建其社会保障制度。新加坡仅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而支持其公民对其个人的社会保险需要负主要责任。东北亚国家,如日本和南韩则恰恰相反,其社会保险系统几乎可与欧洲相媲美。并且,正如欧洲一样,他们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正处于适应社会经济变化的压力之下。

        对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的浓厚兴趣是这次重要的国际会议的一个标志,伴随着近三十年来的经济开放和市场化改革,中国就不断地修正、调整其社会保障制度以适应经济变迁及其带来的挑战,在取得重要进展与成就的同时,中国的社会保障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与现实困难,从而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会议认为,无论是欧洲国家还是亚洲国家,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符合人民期望和时代发展潮流的选择。会议主张,亚洲与欧洲不应当过分地考虑文化传统的差异,而需要认真考虑人民的共同利益,理性地选择并发展好各自的社会保障制度,让各国人民能够在社会保障体系的维系下,过上更安全、更公正、更文明的高质量生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