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教育 > 文章详情
文科需要理解,更需要自强
2004-05-08 作者:sinoss 来源:复旦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是否重要,这本来不应成为问题。社会与自然之不可分割,自然知识与社会知识之不可偏废,这早已是老生常谈。这些本不值得争论的问题一旦成为问题,甚至引起政治家的高度关注,至少表明两个事实:第一,长期在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的人为分割和厚此薄彼的评价态度、在政绩观上的急功近利、对经济增长数量指标的片面追求和对社会协调发展目标的偏离,既造成了科学本身发展的瓶颈,也使社会价值体系失去应有的平衡;第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还未能以科学的方法论、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正确的价值观,与时俱进地解释国际国内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重大社会变迁,至少对20世纪人类生产力、制度结构和文化发展的价值走向缺乏多学科的系统研究。

  前一个事实涉及对哲学社会科学的价值判断问题。市场化改革使我们的思维环境、语言环境和价值评判标准都发生了实质性变化,这很自然,无可厚非。“发展是硬道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些都是经得起长期实践检验、符合科学精神的重大命题。但是,商业化世俗化的社会演进趋势使人们不经意地将“发展”理解为“经济增长”,将“第一生产力”仅限于自然科学,失之谬矣!这些理解如果仅仅是学界见仁见智的“理解”,当无大害,然而却是很多决策部门的政策依据和判断虚实(说自然科学为实,社会科学为虚)的观念基础,这就难免大害了。当然,决策部门没有谁会公开强调或承认以这种理解来决定取舍,我们也确实能够找出诸多事实证明人文精神并没有被决策体系所冷落,诸如领导干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明确支持、文科科研经费的逐步增加、文科背景的高级人才被组合进了较高层次的领导班子,等等。问题的本质不在于此,而在于我们内心的价值取向是否真正基于对科学本质的把握和真诚的人文追求。20多年来的快速经济增长和商业文明的发展,使一个传统的惰性社会转变为一个充满竞争活力的社会,这表明我国经济市场化的体制选择没有错,而且应义无反顾地在这条道上继续走下去,这样走符合社会形态演进的基本程式。但是,社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经济增长和物质福利的增加只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远不是全部。我们从近年来部分高官的社会行为失范、社会运行负担加重、市场因交易者虚假陈述和制售伪劣而失序等诸多事实中真切地体会到,我们对于在广泛开放的背景下和市场经济轨道上如何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整合人类先进文化资源,协调社会各阶层的根本利益等重大问题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未知世界,还要靠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创造性工作和突破性贡献。如果对上述未知世界长期不能有所突破,中国社会演进将难免陷于厚重的迷雾之中。就此而言,江泽民同志在考察人民大学时针对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所强调的“四个同样重要”,以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表达了党和政府对中国社会发展长期目标的关注和解决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难题的迫切感,而不是在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之间作安抚性的简单平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