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资讯 > 社科要闻 > 文章详情
“首都理论界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座谈会”召开
2004-03-25 作者:sinoss 来源:社科网
  3月25日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教育部联合举办的“首都理论界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座谈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召开。来自中宣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教育部、北京社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以及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求是》等新闻出版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共15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陈奎元,中宣部副部长雒树刚,中央党校副校长虞云耀,教育部部长周济等出席会议并讲话。金冲及、许志功、赵曜、陈先达、林甘泉等学者在会上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王洛林主持会议。
  中宣部副部长雒树刚指出:中央几代领导人长期以来非常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在中央领导下集中各方面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界专家的智慧出台的;《意见》的颁发,标志着我们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标志着我们党形成了新形势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整体性思路,标志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据雒树刚副部长介绍,中宣部将从四个方面针对《意见》做好宣传,:一、组织好学习和宣传;二、围绕《意见》推出一些具体的实施意见;三、加强组织协调;四、全面启动重大战略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
  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意见》的印发,体现了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是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一件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一件大事,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周济部长结合教育战线的工作实际,谈了一些认识和体会:一、《意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功能和作用作了深刻论述,进一步明确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方针、目标和任务,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正确方向;二、抓住机遇,采取有力措施,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全面繁荣和快速发展;第三,要进一步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共同繁荣和协调发展;第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第五,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把高校建设成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陈奎元在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社会科学是我们党的理论武器,她的繁荣发展与我们党的命运和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事业息息相关。陈奎元强调,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的态度,一是要坚持,二是要发展,要做到坚持和发展的辩证统一。陈奎元指出,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对理论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理论创新和与实际相结合,不断地开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和新水平;要坚持深入实践;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结合起来、统一起来;同时要加强学风建设,着力克服当前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的浮躁浮夸的不良学风。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学习贯彻《意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指出,中央领导同志就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表了一系列讲话,这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下发,表明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视更加系统化、具体化。《意见》对实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与会者指出,《意见》强调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指出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四个“同样重要”。这体现了党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怀,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认真学习贯彻《意见》精神,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理论方向和科研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推进理论创新,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与会者说,《意见》指出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提出了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管理体制改革、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加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等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首先,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建设,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导各个学科建设。第二,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双百”方针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二为”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第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意识形态领域阵地。第四,搞好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学科建设。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当前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长期的、根本性的战略任务。这项工程的实施必将有利于坚持、巩固和发展党的理论阵地,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与会学者还指出,《意见》中提出的两项基础性建设工程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一是要重视人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要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头脑,教育和引导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求真务实、严谨治学的良好作风,提倡做人、做事、做学问相一致,提倡严谨而不保守、活跃而不轻浮、锐意创新而不哗众取宠、追求真理而不追名逐利。二是要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管理体制改革。当前应重点解决好优化哲学社会科学资源配置,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公正的评审制度和评价体系等问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