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资讯 > 社科要闻 > 文章详情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高校应走在全国前列
2003-07-01 作者:sinoss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03年6月26日,教育部在京召开了“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专家学者座谈会”,邀请北京、天津、上海市部分著名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和高校“两课”教师,座谈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的体会,研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精神,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在座谈会上强调,教育战线特别是高校,是全国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点,应该走在全国的前列。

  北京大学教授吴树青、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先达、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静如、中央党校教授李忠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员陈东琪等参加了座谈会并发言。

  袁贵仁指出,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这是一个历史性决策,也是一个历史性贡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近日,中共中央又发出通知,对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进行部署,这是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党的事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重大战略举措。教育战线特别是高等学校要把认真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高度重视青年学生的理论武装工作,加强教材编写和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他说,高校学科门类齐全,研究力量雄厚,在宣传、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方面有很强的优势;高校学生是学习、接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群体,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两个特点决定了教育战线特别是高校,应该是全国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点,应该走在全国的前列。

  袁贵仁强调,在教育战线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一要在学习深度上下功夫。要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系统把握其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及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贯通。二要在学习方法的创新上下功夫。既要发挥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又要发挥基层党团组织、学生理论社团、计算机网络和社会实践的多渠道、多阵地作用。三要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功夫。要紧密联系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紧密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紧密联系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新要求,紧密联系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政治状况的新特点,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袁贵仁强调,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武装大学生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教育战线特别是高校要坚决按照党中央的决策和部署,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从今年秋季开学起,高校要普遍开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育部积极支持、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单独开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育部和各高校要抓紧教材编写和骨干教师培训,要体现针对性和高校特色,以满足教育教学的要求;要开展高校“两课”教育教学调研,按照党中央提出的“高等学校要系统讲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研究制定高校“两课”建设方案;要积极开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新途径,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学生社团的作用;要组织灵活多样的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把学习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今年活动的主要内容。

  座谈会上,与会专家还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学生读本》的编写进行了深入研讨。专家们认为,编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学生读本》是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现实需要,也是加强高校“两课”建设的内在要求。读本首先要突出理论的系统性和观点的准确性,完整地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要向大学生讲清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最现实、最生动的教材。读本的编写要体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背景,发挥作者的理论素质和学科优势,吸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的最新成果。要按照“三贴近”原则,考虑到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阅读特点,在编写风格体例等方面有所创新。

  据了解,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学生读本》已经多次修改,近期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以保证今年秋季开学后投入使用。

  (记者 储召生)

  (原载《中国教育报》2003年6月28日第1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