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终研究成果的框架和基本内容如下:
《宋代的金属制造业》共分9章(包括结语)
第一章 宋代金属制品发展的矿业基础
第二章 宋代金属加工技术与特点
第三章 宋政府金属制造业的法令与执行情况
第四章 宋代铜钱、铁钱铸造业——官府的垄断性生产
第五章 持久不衰的铁兵器制造业
第六章 官府金银器物的制造与供给
第七章 民间各类金属器的生产
第八章 手工业者的来源和状况
结语 宋代金属制造业的历史地位
全书基本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
一、矿冶采炼地域和规模扩大,岁课额显著增长,为金属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矿产地数量看,宋代以前,有关矿产地的统计数据很少,随着各类矿产品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宋政府加强了对矿业产品的管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产地登记制度,从中可以看到矿产地数量逐步增加,规模扩大,劳动者人数增长,出现了募人生产达十余万人的大型矿场。宋代各类矿产岁课额也显著增长,宋神宗熙宁元丰时期,铜、铅、锡三类矿课达到唐代的30~120倍,远远超出了历代的水平,从而为金属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官营手工业生产有了突出的进步。
金属制造手工业中,宋代各类官府作坊的规模扩大了,分工更加细化,原料充裕,产品的种类及数量增多,生产技术和质量获得改进和提高。管理制度也日益严密。
以铸钱业为例,自宋真宗起,国家每年铸造铜钱的数额约在100万贯~200万贯之间,宋仁宗庆历年间达到过300万贯。宋神宗熙宁九年至元丰元年之间,随着铜钱监从6个增加到17个,宋朝铸造的铜钱数额也迅速增加,岁额高达506万贯,达到了两宋时期的最高峰。这一数字也是中国古代铸造铜钱的最高峰。大量的货币投入流通,既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消费的需求,又进一步壮大了商品经济的地盘。
文思院生产从皇室宫廷作坊向官营手工业作坊转化,产品种类和供应对象扩大,工匠技艺精熟,提供了规范划一、制作精良的手工业产品,具有典范作用,促进了金属制品手工技艺的提高和生产的发展。
三、官营手工业生产中劳动者的人身依附性较前代减弱,雇佣劳动日益普及。
宋朝官营手工业中,军匠所占比例最高,有雇值。民匠分为两类。一类是自愿受雇于官营作坊的和雇工匠,另一类是官府需要时按户籍差派轮流到官府作坊劳作的应役工匠。一般而论,应役工匠多居住在服役所在城市及附近地区,职业、身份、地位比较稳定;和雇工匠散于城、乡各地,其中一部分具有较强的流动性。
从总体上看,宋代官营和私营手工业生产无论是采用应役制还是和雇制,都已经体现出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封建国家的人身束缚已经减弱,劳动者的社会地位有了明显提高,无偿役使已变为计工给酬。特别是和雇制下的手工业者具有较为自由的择业权利,能更自觉地把生产活动与自己的经济效益、报酬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在提高自身地位和经济状况的同时,促进社会向更高级形态的发展。
但是,宋代官营手工业生产的目的大多是为皇室、官府的需要而进行的,大部分产品直接进入消费领域,与商品经济的联系较少;宋代军匠、雇工与国家之间仍存在着较浓厚的封建依附关系,国家调集民间工匠仍然带有强迫、应役的性质,宋代手工业者的独立发展和壮大还面临着许多阻力和障碍。
四、私营手工业经济的增长
宋代的私营手工业生产,除基本上表现为依附于农业生产的家庭副业形态外,还逐渐发展起来一批脱离农业的个体手工业者和经济力量雄厚的手工业作坊主。
宋代私人经营手工业的更深层的发展,主要地表现为雇工经济的广泛与活跃。宋代私营手工业作坊中的工匠多为雇佣工匠,以钱米作为雇值。可以说,宋代已经形成一个广泛发展的雇工阶层,以此为依托的私营手工业生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增长。
五、人们的物质消费更加多样化
两宋时期金银加工、铜镜制作等活动非常盛行,消费人群从上层等级向下扩展,这种社会需求不仅推动了金银制品多样化的发展,还满足了社会更多阶层人们对享受和拥有贵金属器饰服饰的渴望,培养起了崇尚华丽、讲究赏心悦目的心理需求 这种心理需求在社会上已形成一种风气,特别表现在妇女妆奁器具在造型、色泽和装饰的美感方面。但是,宋代以销金、泥金、佛像贴金等为代表的一些金银加工活动,也造成了劳动力的浪费和原材料的耗失。
综合以上几点,可以说,宋代金属制造业是我国古代金属制造业突出发展的重要时期。
2.研究内容的前沿性和创新性
创新点主要如下:探讨宋代金属制品发展的基础,包括采矿业的发达和制造技艺的传承;阐述生产经营形式的多样化(包括雇佣生产、私人经营、厢兵生产、差役生产等形式及其劳动者状况);国家政策的发布与实施,官营金属制造业的管理体系与管理措施;金属制造业的作用等等问题,这些都是前人研究中薄弱之处。本书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初步形成了系统性的研究成果。
3.研究方法
本课题充分挖掘文献资料,注重运用传统的历史考据方法,同时又利用了出土文物成果以互为补充、互相印证;以辩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宋代的具体问题,注意到地区性、偶然性差异,也提炼出具有共同特点的规律,搜集有价值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4.学术价值、应用价值或社会影响等
本课题研究为中国古代金属制造业的整体定位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并对矿业、国家财政、军事装备、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社会经济发展等领域的深入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已发表的成果体现了创新性,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