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春早,花树争发。由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省作家协会联合主办,广东人民出版社、《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花城文学院联合承办的《陈晓明文集》新书发布会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文学路径”学术研讨会,于3月25日在广州举行。
广东省委宣传部领导,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广东省出版集团、南方传媒党委书记、董事长谭君铁,本书作者、北京大学教授、长江学者、中央文史馆馆员陈晓明及来自省内外文学创作与评论界近30位专家,共聚花城,聚焦粤港澳大湾区文学高地打造,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省委宣传部领导在讲话中高度肯定了《陈晓明文集》的独特价值,赞赏这部文集从探索性角度检视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成果,集纳了这个时代在文化实践中丰富而复杂的社会内容,是中国文化理论建设的重要收获。领导认为,陈晓明始终保持内心的真实,坚守信仰和立场,自觉地承担各种社会责任,在现代文学学科体制建设的话语实践上勤勉努力,以穷极中国文学脉象的学术自信和雄心丰富和拓展现代性理论,为当代文学转型发展与精神流向路径探索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希望广东文学界藉此机会,学习陈晓明锐意进取的问学精神,学习他构建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实践追求,立足文本、贴近现场,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以奋进姿态推动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
李敬泽在致辞中表示,陈晓明长期保持英雄主义气质和浪漫主义情怀,在过去的30年里,他理论漫游、理论冒险、理论的探险和创造,既是“侠客”又是一个真正的学者、一个活跃的批评家,他到目前为止的所有成就,凝结为这八卷著作。这套文集以鲜明的全球视角,审视和评价中国当代文学的过去与未来,怀着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书写中国文学史,展示了一名具有探索精神的学者所应有的学术勇气和历史胆识。
张培忠表示,陈晓明是当代最富创建、最具影响的文学评论家之一,有着强烈的使命意识、超前意识,把构建中国文学现代化理论体系作为终身追求,孤军深入探索前沿理论。而今天下午举行的这场新书发布会暨研讨会,是在花城文学院成立后举行的首场重要学术活动,是广东文学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文学界的一件盛事。
谭君铁在新书发布会后的研讨会上表示,翻阅《陈晓明文集》,感到陈晓明身上完美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两个精髓——为人和治学。中国当代文学一直与时代同频共振,陈晓明这些跨越不同时期的著作结集,形式不同、场域不同,本身就意味着文集超越了文学评论领域,成为一种我们观照历史、塑造未来的一个参照物。他从文学理论的建构、文学史以及文学批评的书写三个方面,积极地回应了时代的关切,这么一条个人独特观察的时间轴,可以启发我们探讨中国当代文学是否建构了中国式的话语体系;在新媒体和人工智能的猛烈冲击下,文学会以什么样的姿态重新走回我们的公众视野;作为人类精神后花园和避难所的文学,将会在我们的未来扮演怎么样的角色。
谭君铁还对参与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们发出邀请,他表示,广东省出版集团、南方传媒将坚守文化人的初心始命,期待跟大家一起,在新起点上,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作出应有的贡献。他真诚地欢迎各位作家、评论家、学者,为广东的出版事业出谋献策,我们将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并希望有更多的机会为各位提供良好的服务,不辜负大家的关心和期待。
研讨会上,与会的近30位专家学者就《陈晓明文集》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交流。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监事长孟繁华认为,不管做理论还是当代文学创作,世界眼光非常重要,我们强调文学的世界性,当然也是强调文学批评理论的世界性,没有世界性,做好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几乎是不可能的。陈晓明就具有这种世界性的学术眼光,但同时兼具本土立场。此外,他以宽阔的学术视野,对小说、诗歌、影视都有给予热切关注,这个学术视野使得他的文学评论有多种参照,就不仅仅是小说或者文学批评。
中山大学教授、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谢有顺在研讨会上表示,陈晓明的研究解决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在世界文学的视野里,当代文学的现状如何?以前研究当代文学都是在当代文学视野里,而陈晓明是比较早地在世界文学这个尺度下看当代文学的现状是如何的。第二,解决了当代文学跟哪一种现代理论同构在一起的问题,他最早择取先锋文学作为一个样本,看到这样一种同构。第三,他解决了文学实践和文学理论相遇后,产生怎样的新的文学经验,这些经验有怎样的意义,如何演进和传承,陈晓明的研究一直在解决这些问题。
“对于学者来说,一生最重要的就是留下的文字可以完整地印刷出版,对我来说真是一生的安慰。”在活动尾声,陈晓明动情地表示,自己今年65岁了,曾担任过无数场研讨会嘉宾讨论别人的作品,这是生平第一次开自己的研讨会,感谢广东省出版集团、南方传媒以及广东人民出版社的专业和付出。“研讨会上许多专家学者说了很多溢美之词,都是对我的鼓励和关爱,我非常地感动,觉得这辈子做了一件对得住自己的事情。做得好与不好,只能世人评说。但是我确实倾尽了全心做了我喜欢做的事情,无怨无悔。”
《陈晓明文集》新书发布会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文学路径”学术研讨会举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研究”课题结项评审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清华三农论坛2023”举行 专家学者共话建设农业强国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北京大学召开2023年全国两会精神解读报告会
武汉大学举办第三届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论坛
“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合作共识”发布!延河联盟成立四周年纪念活动举办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举办首届杨晦学术奖颁奖典礼暨论文研讨会
“习近平法治思想大讲堂”首场报告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北京大学首届访问学者、进修教师学术论坛举行
第五届意识形态与舆论研究高峰论坛在桂林举行
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2023年主席单位院长工作会议举行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全球治理视野下我国社会组织“走出去”研究》开题会举行
南开大学师生纪念杰出校友周恩来总理诞辰125周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高端论坛在人大举办
“马工程”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修订会在山东大学召开
“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期刊编委座谈会”在北大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专题学习会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研讨会在津举行
新中国教育投入史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承办蓝厅论坛:外交部长秦刚发表主旨演讲,《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发布!
清华大学共同主办2023中意青年文化传承与创新论坛
“日本与中国汉唐时期文化交流”特展研讨会在东京举行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举办第二届舆论安全学术研讨会召开
第27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举办 聚焦未来资本市场成长与高科技企业发展
2023年第二十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开幕
北京大学学科交叉与交叉学科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举行
2022年高校教学评估与咨询研讨会召开
第四届中国社会治理与发展高层论坛举行
与时代同频,建设世界一流商学院——第二十四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在线举行
北京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论坛“韧性治理”平行论坛举行
第六届中国学术评价高峰论坛线上召开
朱维铮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座谈会暨史学与中国社会现代转型学术研讨会举行
第五届“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论坛成功举行
2022年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年度会议召开
四川大学举办“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之治”第二届高端论坛“党的二十大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出版二十周年纪念暨“中国式现代化下的物流业高质量发展”高端论坛举行
2022年全国哲学“强基—拔尖”人才培养研讨会召开
思想者论坛·2022“全球政治中的文明型国家”高端研讨会成功举办
聚焦“信息化时代的法治建设” 第五届清华大学世界法治论坛举行
2022年“北京大学-密歇根大学”教与学研讨会在线举行
第十四届全国马克思主义院长论坛举办
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与产业转型升级学术研讨会召开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年度论坛(2022-2023) 举办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讲好中国故事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举行
首届中俄同类大学联盟论坛举行
专家学者云端对话,共议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文化路径
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京港大学联盟“携手共建京港高水平人才高地”研讨会
第五届清华会讲成功举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研究”论坛举办
首届"中国公共治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在南京大学成功举办
2022年北京大学—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理事会议举行
"数据智能与交叉创新"会议在南京大学举行
第四届中法非三方高等教育论坛:合作共赢创未来
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研究院成立大会暨高端论坛隆重举行
“数字文明与全球传播新秩序”国际研讨会举行
2022粤港澳高校联盟年会暨校长论坛成功举办
第三届“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国际学术会议召开
“治理现代化的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
第十四届全国马克思主义青年学者论坛顺利召开
构建新时代高端学术交流平台
清华大学与日本创价大学共同举办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论坛
清华大学第26次教育工作讨论会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