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UIBE国际政治经济高端论坛5月13日在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办,论坛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承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外交学院、国防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第六届UIBE国际政治经济高端论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黄宝印在致辞中说,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十年来,中国已同11个国家提出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推进构建上海合作组织、中非、中阿、中国太平洋岛国等区域命运共同体,在全球层面推进构建网络空间、核安全、人类卫生健康等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多次写入联合国大会决议。着眼当下,中国如何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下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如何实现建构自主知识体系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有机统一,如何理解并把握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的互动规律?这些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需要学术界共同回答、共同面对、共同探讨和认真思考。
“西方哲学或西方文明会认为,‘真’的对立面当然是‘假’。如果国际政治按照这样的方式来思考问题,一定会带来文明的冲突。我们中国人在看这个问题的时候还留有余地,就是‘真’的对立面可能是另一个‘真’。”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苏长和认为,承认“真”的对立面是另一种“真”,可以成为更高的文明格局或对话的前提。美美与共、相互尊重,正是当代世界政治文明对话中欠缺的。考察现代化模式不应以时间的先后顺序为标尺,而应该判断什么样的现代化是好的现代化。他指出,好的现代化模式应该是实现发展、让大多数人分享发展成果的;不以侵略和牺牲别的国家为代价,而是与其他国家和民族共同发展。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门洪华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世界理想的表达,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和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结合,是中国对未来世界秩序的一种构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一代代人的接力才能实现,要深化改革开放,继续聚焦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国家利益在全球拓展,合作引领全球治理变革进程;以经济手段作为对外战略的主要路径,致力于塑造开放型世界经济;夯实地区优势;聚焦构建“一带一路”,重塑中国和世界的关系;重视人类共同价值以及全球文明倡议,夯实软实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须隆说,全人类共同价值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三大倡议都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时代的产物,也都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三大全球倡议之间的关系极其密切。三大倡议丰富和拓展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与全人类共同价值都对全球治理观的平台和路径意义重大。他提出,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研究要研究理念政治、人类政治和生态政治三类模式,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三大全球倡议在传播时要用好基础性话语、相通性话语、斗争性话语、引领性话语四类话语。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关注全人类共同价值内涵的拓展,做好三大全球倡议的推进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