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大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的课程标准必须在落实党和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的过程中,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予以回应和体现...[详细]
国家形象是特定历史时空下国家现实的反映,是国家意识的直观表达。国家形象建构有多种方式,教材作为国家自我呈现的手段和社会“合法化知识”的代表,在国家形象建构与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依据4D国家形象模型和社会表征理论,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所建构的国家形象...[详细]
教科书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载体,不仅关涉如何回答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而且作为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精神媒介,直接影响受教育者的国家认同、文化自信与价值观形成。因此,教科书国家形象建构,必须理性而鲜明地厘清时代精神内涵...[详细]
充分挖掘教科书里劳动者形象塑造的教育价值,是劳动教育融入学校课程的重要举措。本文以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为研究对象,通过界定教科书里的劳动者形象内涵,确立劳动者形象塑造的七个分析维度,发现统编教材里的劳动者形象塑造在人物选取、品格塑造、教学建议上有所取舍和偏向...[详细]
语文教科书是以文化人的重要载体。以百年的发展历史为背景,研究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传统文化篇目价值取向的变迁,有利于以整体的、历史的视野把握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与特征,促进文化传承与民族复兴。聚焦清末、民国、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四个历史时期12套教科书的中国神话...[详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教科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于潜移默化中“培根铸魂”。在百年中学生物学教科书的发展历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数量和呈现方式等都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迁,体现出浓郁的时代性特征,又表现出不同的继承性特点...[详细]